“王承恩,备马,陪朕出去逛逛。”
“诺。”
王承恩作为皇上身边的亲信,自然知道皇上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出逛逛,而是想要亲自了解民情,整治贪官污吏。
不久,皇上便换上了便装,与王承恩一同骑马离开了皇宫。他们没有带太多的随从,只有几名精干的侍卫暗中跟随,以确保皇上安全。
皇上和王承恩走在京城的大街上,观察着百姓的生活。皇上注意到了市场上的热闹景象,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他的区别。
“当了几天的皇帝,都快忘了这市井是什么样子的了,甚是相恋啊!”我在心中不禁感慨起来。自从我附身到万人之上的明朝皇帝朱由检身上后,好久都没有感受到这市井浓浓的烟火味了。
“大娘,你这大米怎么卖啊?”我在路边随机找了一个卖大米的商贩交谈了起来。
“一斗米卖银四钱,客官要来点吗?”大娘抬起头看着他们。大娘看起来大约50岁左右,身上穿的衣服虽然老旧且有补丁,但看起来还是颇为干净,可见是特意为了装作体面,且让客官看着顺眼才穿的。
“我想打听一下,京城内的大米都是这个价吗?”我从衣服袖子里掏出了一小块碎银放在了大娘的手上,意图向她打听点消息。
大娘见是碎银,立马揣进了兜里,身子前倾,靠着我们小声说道:“本就因为天灾,大米价格不断上升,再加上前段时间突发战争,导致这大米价格再次上涨。京中价格更高,我这已经算做便宜的了,再往前走一段,有家由晋商开的粮店叫‘兴荣粮店’,那价格我一辈子都买不起。”
“谢谢了大娘,我们就不打扰了。”说完,我就和王承恩转身向大娘所指的方向走了过来。
沿路上我与各种商贩交谈后得知来源,京中的粮食大多来自于南方,以苏州太湖地区居多。但因为在粮食运输过程中,各级官员所收取的过路费越来越高,这京中大米也成了天价之米,一般人都买不起。
走了一小段,我便停在了店门口:“这便是那大娘所说的‘兴荣粮店,走,我们进去看看。’”
走进“兴荣粮店”,店内的景象与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店内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粮食,从南方运来的大米、小麦到本地的玉米、高粱,一应俱全。
店主是一位中年男子,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他看到有人进来,便迎上前来,热情地打招呼:“欢迎光临兴荣粮店,不知客官需要些什么?”
我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停留在一袋袋大米上,问道:“这些大米都是从太湖地区运来的吗?”
店主点头道:“没错,这些大米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太湖优质大米,口感细腻。不过,由于运输成本高,价格自然也比别处要贵一些,一斗米要银六钱。”
我皱了皱眉,心中暗想,这高昂的粮价背后,不知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受苦。于是,我试探性地问:“老板,这过路费的问题,您怎么看?”
店主叹了口气,低声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各级官员层层加码,我们也只能跟着涨价。”
通过与店主的交谈,我了解到,京中的粮食供应其实并不算稳定。此外,我还得知了其他商户接连涨价,相继囤粮,这些信息对我接下来的行动至关重要。
走出粮店后,心中便已有了一些计划,接下来就要调查这背后的利益链条,找到降低粮价的方法,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