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闷的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的洒在小巷的青石砖上。
吴建国心绪翻涌,暗暗批判吴姗姗为不认亲爹的臭丫头。
他两手背在身后,在房间内踱步行走,眼神中透露着沧桑和无奈,看上去有莫大苦衷的同时承受了莫大痛苦。
遥想当年,妻子去世时两个孩子才那么大点,他一个男人辛辛苦苦养育两个孩子,何等艰辛。
即便艰难成那样,他也没有将孩子送人或者掐死。
出于对未来的深思熟虑,擅自篡改了女儿的志愿,希望她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前行。
究其根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以后能有条出路,哪怕平凡些也能稳稳当当。
吴建国扪心自问,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方法可能略有欠妥。
绝无半点私心。
绝无!
沉默的父爱却没有得到吴姗姗的理解和感激,反而激起强烈的反抗,还没成年的丫头胆大妄为到一气之下离家而去,还留书信恐吓,
明明是血脉相连的父女,如今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这几年来街坊邻居经常背后嚼舌根,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吴建国的所作所为,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吴建国太自私,吴姗姗的成绩多好啊,板上钉钉的高中生大学生,去读中专岂不是害了一生,也不怪孩子离家出走。
当年要是支持吴姗姗上高中上大学,也许姗姗能把庄图南压下去。
复旦和同济的确是好大学,可再怎么样也比不过北大两个字在人们中的影响。
就凭吴姗姗的学历,大家都觉得她做的对。
吴建国越想越气,本就不怎么挺直的,脊背越发弯曲,到最后失去全身力气,瘫坐在椅子中央。
卧室内只有他一个人,却仿佛藏着千千万万的人。
大家对他露出或同情或责备或嘲讽的表情,所有人都在围着他指指点点,耳畔中充满窃窃私语。
吴建国越想越气,脸上渐渐浮现出明晃晃的懊恼。
他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改志愿又不是天大的错,为什么抓住不放?难道真的不认亲爹?
吴姗姗依旧考了高中,考了大学,他的行为并没有产生任何恶果。也许提前一年考,考不上北大那么好的学校。
他改完志愿也后悔了。
吴建国重重的叹了口气。
果然儿子就是儿子,女儿就是女儿,女儿养大之后注定是泼出去的水,永远都不会向着家里。
儿子就不一样了,儿子能传宗接代,儿子到什么时候都守在父母身边。
算了。
不回来就不回来,他当没生养过这个女儿,以后好好的培养小军,让小军也去读高中读大学,将来有一番成就。
别和他似的,困在这小巷子里,一辈子都出不去。
吴建国很快把自己开导好,就在这时,张阿妹匆匆赶到屋子里,快速拿了一张彩电票,又迅速离去。
她抢占先机,在众人之中率先抢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没等进家门呢,被黄一鸣、向鹏飞囤积的货吓了一跳。
彩色电视机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
她费尽多少心机才抢了一台!
张阿妹心里酸溜溜的,有些不是滋味,但她很快打起精神,等以后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决定有多明智了。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夫妻两个在床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