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到如今的沈皇后,家世浅薄,朝中没有势力,穷人乍富,为了抬高沈家地位,皇后做了多少匪夷所思的事情!其他不论,只一件事,皇后为了自己弟弟和妹妹的婚事体面,竟生生拆了张家和郑家的婚事,将张家姑娘嫁给了二婚的沈国舅,又将沈家姑娘嫁到了郑家。这件事儿的讨论度可比顾家的八卦喧闹多了,只因这两门婚事是皇后赐婚,官家默认,众人只能私下里吐糟不敢有人拿到明面上议论而已。所有人都看到了,沈皇后没有一丝国母的胸襟和气度。
对比前几任皇后,下一任皇后预备的华兰,在众人眼里还是不错的,各方面都不错的不错,家世不高不低,品貌合格,能力够用又不会太出格,是位很符合朝臣心中形象的皇后人选。
所以,只要不是脑子进水,没人会找盛家的麻烦,因为实在不划算!
毕竟盛家只是外戚预备役,还没上位呢!朝中又没什么势力,只是依附于桓王的中层文官,打掉盛家又如何?让自家女儿上位啊?但凡有人敢这么做,绝对是自寻死路。
倒不是说其他家不能算计盛家或者说其他家的姑娘不合适做皇后,而是盛家和华兰已经占了先机,这时候冒头,必然会被贴上野心家的标签,在经历过专权的太后以后,相公们绝对不希望来一位权欲熏心的皇后或者野心勃勃的外戚。
所以在桓王继位前,在赵策英明确表达对华兰的不满前,没人会冒着风险出头的,付出收益比相差太大,不值得!
想明白这些,王萱更泄气了,心气都快没了。她自认才智平庸,按理说不应该有这个脑子想明白这些,可偏偏她是个穿越者,偏偏她没被这个世界同化,偏偏她记得来时路,这就导致王萱天然具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视角,让她能从当前局势中超脱出来,俯瞰整个事件!
站在上帝视角就爽,能更清楚自己的菜!
有自知之明的王萱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参与宫廷斗争就算了,她没那个能力,朝堂博弈更不可能,那是聪明人的战场,她掺和进去就是个死,还是不用正眼看、一秒被人ko的惨死!
真是令人沮丧,丧气的王萱决定了,她要闭关!她要效仿周某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缅怀缅怀前世,思念思念现代,清清静静地度过余生,也挺好的!
毕竟她确定,在桓王登基前盛家是安全的,甚至桓王登基后没有站稳脚跟前,也不会轻举妄动,这么算来她还有几年好日子过。那就趁能享受的时候好好享受一把,没事儿听个曲儿,喝个茶,消遣一天是一天。
王萱是这么打算的,也真的这么做了,盛家的事情全面放手给了海氏,她自己躲在院子里开始读佛法学道经,外面的事儿视而不见,过耳不闻。
王萱是真想养老了,但总有破事儿找上门!
在听到太后将身边长大的宫女送到北边军中,赐给军中将领做妻妾后,在听到华兰和明兰参与其中,还出了大力后,王萱一个没忍住,刚养起来的那点修为破了功,砸了桌子上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