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回来的路上,那鞑子太师阿鲁台带着妥懽帖睦尔的小儿子古思帖木儿跑了!咱发觉的时候连影都没了。
听到跑了的俘虏的身份时,老朱明显变了脸色,但转念一想,草原上弱肉强食,两人也活不长,不由的就放下心来。
朱元璋派两个探子去打听打听,不必大动干戈。
朱棣点了头,也就没有继续深究。
朱雄英父亲,孩儿吃饱了,先回东宫了。
紧接着,朱雄英不紧不慢地扯下一只烧鹅腿,作揖离开。
朱标这孩子,想来是这些日,大本堂的课业累到了。
看着朱雄英小跑出门,朱标含笑,转头又将注意集中在饭菜上。
朱元璋大孙还小,学习慢慢来。
老朱心疼的看了看朱雄英消瘦的背影,马皇后也附和点头。
东宫西院。
朱雄英小心翼翼的踏入院内,日头正毒,只见院中央小小的孩童正摇头晃脑背诵着《论语》。
朱允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大哥,你咋来了?
朱允炆放下手中的书,一双眼睛被汗水辣得红肿,看着着实心疼。
朱雄英正是热的时候,你怎么不进屋呢?
朱雄英见朱允炆这副样子,连忙想将他拉到檐下避暑。
谁知朱允炆甩开朱雄英的手,摇头道。
朱允炆母亲说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大哥不必挂怀。
见朱允炆一副油盐不进的傻样,朱雄英何等聪慧,怎么看不出他是被吕氏洗脑了。只好将手中还温热的鹅腿往朱允炆手中塞。
朱雄英身体重要,别累着。皇奶奶做的,尝尝。
朱允炆接过,拿手里没动,滚烫的泪珠顺着脸庞滑落,朱雄英忙拿出手帕去擦,可越擦越多,到最后只好无奈道。
朱雄英好了,哥下次还给你送,别叫你母亲看见。哥还有课业,先回去了。
等朱允炆调整好情绪抬头,朱雄英已经走了好远。
拿起手中的鹅腿咬了一口,朱允炆抽了抽鼻子,乖巧的面容出现了裂缝。
朱允炆将手中的鹅腿往荷花池中一丢,扭曲的面容很难与平时胆小怯懦想到一块。
朱允炆稚嫩嘶哑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空落的院子里。
朱允炆大哥……你要不是嫡子该多好啊……
东宫东院。
常氏刚把朱允熠哄睡着,就见大儿子一脸忧郁的走了进来。
几个呼吸的功夫,常氏便猜透了朱雄英的心。
太子妃常氏又去看炆哥儿了?
朱雄英点点头,没再说话。
太子妃常氏以后西院的事少管,认真读书,你吕姨娘这些年撒的泼还少吗?炆哥儿是他亲儿子,不会怎么样。
常氏耐心开导着大儿子,这大儿子哪哪都好,就这性子,随他父亲朱标过分柔和了些,容易被人左右情绪,这对被寄予厚望,作为大明第三代的朱雄英可不是什么好习性。
朱雄英明白,母亲。
怏怏不乐的朱雄英突然被一旁没被注意的蓝玉一把抓了去,还顺带揉了揉他的脑袋。
蓝玉英哥儿长结实了。
朱雄英好不容易挣脱蓝玉的怀抱,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朱雄英舅姥爷,你快憋死雄英了!
朱雄英满脸通红,常氏也不高兴的推了推蓝玉。
难遇自知理亏,也就没再捉弄朱雄英,与常氏唠了几句家常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