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时期浅尝辄止的心动,青涩得仿佛未成熟的果实。”
·
平行9.
·
姜且说完准备去拿苏新皓手里的书。
苏新皓“我看过你这道题目了,是我之前竞赛里的题目改编的,有个步骤确实一时很难懂。”
苏新皓“老王说这道题目让我教你,你待会放学等一下吧,我给你讲。”
苏新皓说话干净利索,丝毫不拖泥带水,像他给人带来的清爽的感觉一样。
姜且一时之间还没完全反应过来,懵懵地点点头。
姜且“行。”
说完,苏新皓拿走了姜且的那本书,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一旁的苏北苑可谓是目睹了两人交流的全过程,她凑过来,说道:
苏北苑“那放学还要我等你吗?”
姜且“不用了,我估计会有点晚回去,你先回去吧,顺便跟我妈说声。”
苏北苑当然识趣,一个劲地点了点头。
·
最后一节课自习,姜且自然是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拿出了教材,翻到了课后习题,书上的东西可不能随意丢弃。
她拿出草稿纸,在纸上一笔一画写下每道题目的序号以及解题过程,随后拿出教辅书附带的课后习题的答案开始一题一题的核对。
高考题的原型都是书上的。
姜且细致地检查自己每道题的步骤,不放过每一个关键点,力求精益求精。
下了课,同学们经过一天的交谈,彼此之间虽然算不上很熟,但有几个已经可以叫得上名字了。
苏北苑收拾完东西,看了眼姜且,见她还在埋头看着课后习题,便直接走了。
下课后的十分钟,教室里像往常一样喧闹非凡。然而,在这纷扰的环境中,却有两个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隔绝,他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埋头于眼前的书本与习题之中,外界的嘈杂似乎从未传入他们的耳中,时间在他们的笔尖流淌,专注的神情如同静止的画面,丝毫不为周围的喧嚣所动。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苏新皓,还不走吗?”
苏新皓仍然没有抬头,双眼紧紧地盯着自己的课桌上的题目,漫不经心地回应到:
苏新皓“马上,你们先走。”
姜且闻声抬头,此时的她已经解决了本节课后的所有习题了,她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随后看到苏新皓还没动身,于是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她走到了苏新皓旁边,看着布满草稿纸的桌子,问道:
姜且“你用了这么多草稿纸?”
每一张草稿纸都承载着苏新皓的思绪,上面布满了他那熟悉的字迹。姜且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轻柔地翻转着,只见纸张的双面皆被写得满满当当。
苏新皓闻声抬眼,看向姜且,一本正经地说道:
苏新皓“我在找你这题的更优解。”
姜且“那你找到了吗?”
苏新皓面对姜且的疑惑,耐心回答道。
苏新皓“嗯嗯。”
随后,他从自己的右上方拿出一张过程十分清晰的草稿纸递给姜且,并且说道:
苏新皓“你看看这样解,你看得懂吗?”
姜且接过草稿纸,她越看越觉得震惊,这样的思路属实是她没想到的,但却比答案上更加通俗易懂。
姜且“你是怎么想到的?”
姜且的目光落在苏新皓身上,眼中泛起层层涟漪,那是惊讶与好奇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她仿佛想要从他脸上找到更多答案,又似在探寻一个从未知晓的世界。
苏新皓一边整理自己的桌子,一边说道:
苏新皓“多种想法试了以后,想到的。”
苏新皓“然后我验证过了,这种方法的确是可以的。”
苏新皓“你要是还是有顾虑的话,明天我可以陪你去找老王求证一下。”
姜且不是不想相信苏新皓,只是这个思路实在是太奇妙了,她实在是想不到。
这个时候,她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苏新皓在数学上的优势。
这是她刷多少题目,看多少遍网课都难以达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