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宇投降的消息传回朝堂时,满朝哗然!
他贪功冒进,损失数万大军,已是让人不忿。
作为主帅,食军粮用军饷,接受百姓供养。在此等危急存亡之际,却背弃国家背弃百姓,做了不仁不义之举。这更让人不齿!
叶家因叛国罪,被判满门抄斩。可当禁卫军冲进叶府时,却发现叶啸早就带着家人、卷着金银细软逃跑了。
盛国国君气愤不已,想杀了他们泄愤,又找不到人。最后,只找到了远在叶家老宅、还未来得及收到这个消息的叶冰裳。
所以最后,被判死刑的只有叶冰裳。
这个向来不受叶家重视的卑微庶女,到了关键时刻,要被推出去做他们的替死鬼,替他们被拉去游街、替他们遭受万人唾骂!
可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游街当日,街道两旁百姓下跪,万民请愿。
“我当年流落街头,快要饿死了,是叶大小姐免费施粥,我才能活了下来。大小姐是我的救命恩人!”
“我想让孩子读书,不像我活了二十岁,半个字都不识,可家里穷,没钱请私塾先生,是叶大小姐免费开设学堂,聘请先生教孩子们识文断字。”
“那年冬天,我娘病的快要死了。求助无门,是叶大小姐帮我们请了大夫,还帮我们买了药,分文不取,大小姐多好的一个人啊!”
有不知情者听到叶冰裳的罪名,本来想骂她几句,却被身边的人告知叶冰裳平日的善举。于是便也心生感动,不忍再苛责。
而这些,皆是因为叶冰裳昔日的善举……
哪怕没有情丝,这些人依旧会为叶冰裳的善举而感谢她。
于百姓而言,罪名虚名都是空的,是有可能被栽赃陷害的,他们不在乎这些。而叶冰裳落到实处善举,是让百姓切切实实受了恩惠的。
无论事实真相如此,至少,那些曾经被她救过性命的人、在快要饿死时被她施舍一碗粥的人,没有资格骂她……
已成为叶冰裳的叶若霜被押赴刑台,监刑官看她亦是不忍。
叶若霜抬手示意,询问监刑官能否容她说几句话。
今日,她想为叶冰裳正名。
那样一位善良的姑娘,不应该为别人犯的错误死去,更不应该死后还背上骂名……
监刑官是贫穷人家举子出身,入了官场后,又因无权无势备受排挤和打压,否则监刑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也不会轮到他。
本来这样的事,换做其他人应该严肃拒绝的,但是,这位监刑官,曾经受过叶冰裳的恩惠。
当时他赴京赶考前,父亲突然生了重病,需要银钱救治。而家里为供他读书早就变卖了所有家产,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
他本想舍弃这次大考,拿出赶考的钱来救治父亲。最后,是叶冰裳听说此事,吩咐丫鬟给了他足够的银两,还给补上了他赶路的盘缠。
如果不是叶冰裳那次施以援手,如今他还在不在这个官位上都不一定。
对于自己的恩人,纵使自己没办法救她,那,帮她一下总归可以吧?
就当是还了从前的恩情吧……
监刑官转过头去当没看见,默认了叶若霜的请求。
*
叶若霜面向台下,声音铿锵有力。
“我叶家军功起家,祖上世代忠良,叶家多少好儿郎为国战死沙场。即便马革裹尸,亦虽死不悔。如今却出了叶清宇这等叛徒,平白抹黑我叶家声名。”
“叶清宇背弃先祖遗训,率众投敌叛国,有负君王若托、百姓所望。实乃不忠不孝。我叶冰裳虽为女子,亦知国之兴亡,我亦有责。自今日起,与叶家断绝关系。至此忠勇将军府只我一人唯是,他们不配为叶家子孙后代!”
“然我毕竟出自叶家,受了叶家十六年养育之恩。是以今日,虽替他们受过,我亦无怨无悔。但请圣上开恩,青史之上,留我叶家忠良贤名。”
民众情绪终于在此刻达到高涨,群情激昂。
“大小姐仁心义举,和叶家那些叛国贼不一样!”
“叶家全家都投敌了,只有叶大小姐留了下来。大小姐没有叛国,为什么要处死她?她没做错什么事啊!”
“她那么善良,怎么就要代替那些叛国贼去死?老天你开开眼,别让好人没好报啊!”
“求圣上开恩,赦免叶大小姐,她没有罪!”
万民请愿,天命归一。
叶冰裳曾经种下的善果,终于在今日,开出最美的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