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后山定“情”(中)
【前情回顾】
"且慢。"紫极魔瞳中闪过一丝警惕,"玄天功讲究中正平和,借外力岂非落了下乘?"
沈郁低笑一声,腕骨突然泛起青玉光泽。那片将将坠地的落叶竟违反常理地螺旋上升,在两人之间碎成星芒般的齑粉。
"中正平和是心法,不是枷锁。"他指向粉末构成的短暂星图,"唐三哥哥你看——"
粉末排列的轨迹赫然是人体经脉图,其中三道分支正与唐三方才滞涩的运功路线重合。
【正文】
山巅云海翻涌,晨光如剑,剖开夜的最后一道残影。
沈郁立于悬崖边缘,黑袍猎猎,身后是无尽深渊,面前是初升的朝阳——
他站在那里,仿佛站在生与死的交界,光与暗的缝隙。
一片枯叶从他掌心飘落,却在坠崖的刹那,被一缕黑雾托起,悬浮于虚空。
沈郁“唐三哥哥,你可知这片叶子为何不坠?”
沈郁的声音很轻,却像是从远古传来的道音 ,
沈郁“非我之力托举,而是它——”
沈郁“本就属于这片风。”
袖袍轻卷,枯叶悬空成阵,声如古卷轻诵:
沈郁“《阴符经》有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沈郁风者,天地之息;云者,山河之魄。
沈郁善御者不逆其势,善借者不夺其机——
沈郁顺风者疾如惊鸿,逆风者韧若盘松。”
沈郁垂眸,心下暗想。
你是天选之子,执天之行不假。
但我是尸族…天道早弃我如敝履。若要「执天之行」,不如先撕了这天!
系统【叮!检测到宿主引用《阴符经》】
系统【补充:上句是"观天之道",下句其实是"盗天之时"】
系统【建议:您更适合后半句...】
沈郁对此并未理会,只是自顾自说道。
沈郁“古人的智慧,从未过时。善借之道为大道,善借万物,可得天时,可得地利,可得物我合一……”
沈郁“借,不代表一味顺从,而是顺逆互补。”
沈郁垂眸,指尖划过落叶的脉络,青黑的尸毒在叶脉间蚀出星图般的轨迹:
沈郁“唐三哥哥,你可知为何大鹏乘风九万里?”
沈郁“非其翅力无穷,而善假六气之辩也。”
沈郁“顺也,速也。逆也,修也。”
沈郁“唐三哥哥你行走时步伐虽然均匀,但和风的频率完全不一。看似比风的速度要快,但事实上效果不佳。”
忽然翻掌,叶片碎为齑粉,却在风中重组,化作一道旋转的“太极涡流”:
沈郁“步履沉若磐石,是谓‘守中’;然《道德》言‘反者道之动’——
沈郁刚极则折,柔极则损。唯与天地呼吸共频,方成‘无厚入有间’之妙。”
沈郁“《庄子·逍遥游》言:‘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他的声音如古钟低鸣,
沈郁“修炼之道,亦是如此——”
沈郁“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唯‘借’之一字,可通天彻地。”
忽然抬眸,天青色的瞳孔倒映起整片云海:
沈郁“风至柔,却能摧城拔寨;云至虚,却能蔽日遮天。”
沈郁“你的玄天功至刚至阳,但刚易折,阳易竭——
沈郁“若不能‘借’天地之势,终究困于方寸之间。”
沈郁“——唐三哥哥,我们不如做那'借风御风之人'?”
话音未落,沈郁黑袍陡然鼓荡,足尖轻点岩壁的瞬间——
十丈内的流云竟如受召般汇于他脚下,托起一道青黑色的残影。
黑袍翻涌间竟幻出三重残影——幽冥步的诡谲遇上血影遁的爆发,恰如阴鱼衔阳首,瞬息撕开风的屏障。
系统在识海尖叫:
系统“『这叫"阴阴合和遁法"!比那个那个名字科学多了!』”
沈郁“『…你闭嘴。』”
唐三瞳孔微缩,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他的认知。
他修炼玄天功多年,却从未想过——速度,竟可以这样理解。
沈郁的话还在继续。
沈郁“而借风只是其中一种,我们还可以借云、借雨……”
《凌云步法》正是一本借助云而使自己速度达到极致的步法。
沈郁“云不动,我不动。云动,我不动。心动,我不动。……”
以不动胜万动。即是这本步法的精髓。
沈郁“看好了。”
他的声音忽然从四面八方传来,
沈郁“云不动,是谓‘寂’;心动,是谓‘妄’。”
唐三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些残影并非幻象,而是沈郁以尸毒冻结气流,将“势”具象为冰晶阶梯。他忽觉檀中穴一烫——往日滞涩的玄天功,此刻竟随沈郁引动的云涡自行流转。
紫极魔瞳不受控制地开启,唐三视野中的世界骤然变化——
风不再是风,而是一道道青色的“势”;
云不再是云,而是一团团流动的“机”。
他看见沈郁的身影逐渐虚化,与整片山峦融为一体,仿佛他就是“势”的化身。
唐三下意识踏出一步,满地霜叶无风自起,在周身结成《庄子》中的“御六气之辩”阵图。
唐三“原来如此…”
少年瞳孔倒映着流云与黑雾的交缠,
唐三“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非风动,非叶动,是功法与天地共呼吸!”
唐三“原来……这就是‘借势’……”
玄天功自行运转,魂力不再滞涩,而是如江河奔流,与天地共鸣!
玄天功虽博大精深,但在速度上确实有所欠缺,一直以来他都试图通过苦练来弥补这一短板,却从未想过借势而为。
现在他明白,修炼之道,并非只有一味的苦练,还需要善于借助外力,方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之前,他的确是陷入了修炼的误区,一味地苦练,却忽略了“借”的智慧。
沈郁看着他,笑意更深:
沈郁“唐三哥哥,要不要试试?我来教你?”
唐三“好。”
这个字脱口而出时,唐三自己都吓了一跳。但体内沸腾的玄天功正在疯狂吞噬沈郁散逸的黑雾,将之转化为精纯内力——这种互补性远超他的认知。要么是精心设计的陷阱,要么是......
他看向沈郁被晨光照透的青色瞳孔,里面盛着的期待纯粹得刺眼。
【叮!目标微表情解析:嘴角上扬0.3cm,瞳孔扩张12%】
【好感度变化:+15(新值42/100)】
【突破50将解锁"基础信任"成就】
……
沈郁讲解「借风」时,手指不经意擦过唐三腕脉——正是前世九月给他种锁魂印的位置。沈郁一颤,顿时想要把手抽回。
唐三突然反手扣住他的手腕。这个动作让两人同时僵住——唐三自己也不明白为何要阻止对方抽离,直到掌心传来刺骨的寒意。
那不该是人类应有的体温。
但更奇怪的是,当他的拇指无意间压住沈郁腕间紫纹时,一段陌生记忆突然闪回:暴雨中的苗疆神殿、破碎的青铜面具、还有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捧着某个冰凉的身体......
唐三“你手好凉。”
唐三听见自己说,声音干涩得不像话。
他本该立即松手,可某种深植骨髓的本能却让他将那只手腕握得更紧。沈郁的皮肤正在他掌心渐渐回暖,仿佛冻僵的蛇遇见篝火。
沈郁瞳孔骤缩,尸毒本能翻涌,却在触及唐三皮肤时化作暖流。
——六年未愈的锁魂印灼痛竟如雪遇朝阳般消融。少年血液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那些日夜啃噬骨髓的尸毒第一次安静得如同熟睡的婴孩。
【未完待续】
苏碧莹以为高考完可以解放,不,相反很忙很忙😭!如果考的不随心要考虑复读,如果直接走也要疯狂鼓弄志愿相关的东西,向招生计划之类的……而且你们作者我和老师感情超级好,在借着送毕业礼物的光去老师家窜门,十多个老师,嗯……孩子真没时间更新了!!!
苏碧莹而且还要搞vx视频号tiktok某手。。明天写诗-投稿-绘图-图片视频制作-发表……然后还要挤时间看我超喜欢的古文观止呃,时间都去哪了???
苏碧莹蒜了蒜了今天就2500字将就吧~
苏碧莹先把诗歌给你们~
黑夜翻篇之后
突然发冷
染白清晨的夜幕
发冷的原来是我
/
盛夏还是长夏
只有心,不凋零
不,凋零
永夜也会绽出玫瑰
/
你说——
不落的秋哪管四季
我笑唱起,秋的赞礼
只想 让秋
做倒置的春天
/
至少
半亩花田
繁芜胜长春
苏碧莹能看到这里再给你们加个餐嘿嘿嘿!
还记得正文里面阴符经的句子吗?
在小说中解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一.原文释义
1. 文言解析:
-观天之道:观察自然规律(如日月运行、四季轮回)。
-执天之行:掌握并顺应天地法则(如春种秋收、水往低流)。
-尽矣:做到极致,便是修行的终极境界。
2. 核心思想:
「天人合一」的实践纲领——人若完全遵循天道,便能与自然同频,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二、在小说中的象征映射
这个出自《阴符经》的名句在小说中被沈郁用来指导唐三修炼,但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隐喻和双关:
1. 表面教学:
沈郁用这句话教导唐三要"观察自然规律,顺应天地法则",这是正统的修炼之道。他演示的"借风而行"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 感受风的轨迹,顺应风的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暗线伏笔:
但这句话对沈郁这个尸族而言却充满讽刺。作为被天道抛弃的存在,他所谓的"执天之行"实际上是:
- 用尸毒冻结气流(强行改变自然规律)
- 吸收唐三的至阳血气(掠夺天道宠儿)
→表面台词(对唐三说):
> “《阴符经》有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 ——劝唐三顺应自然**
→潜台词(内心OS):
> (但我是尸族…天道早弃我如敝履。若要「执天之行」,不如先撕了这天!)
> ——为后续反抗天道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