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蜜里调油般地流淌,直到两封几乎同时抵达的通知,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了分别的涟漪。
先是元彬接到了公司的正式邮件,要求所有海外练习生立即返回首尔总部,进行为期四周的封闭式强化集训,为即将到来的重要评估做准备。邮件语气严肃,强调了此次集训的不可或缺性和纪律性。
几乎是同一天,杜兰德教授找到了沈忆,她的期末作品——那首与元彬共同创作的《风与星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推荐沈忆参加一个在法国南部阿尔勒举行的、为期三周的古典与现代音乐融合工作坊,由几位业界泰斗主持,机会难得。“沈,你的灵气需要更广阔的土壤,”教授说,“那里的光影和古罗马遗迹会给你全新的灵感。这对你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消息带回家,小小的公寓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为彼此感到高兴和骄傲,但即将到来的分离又让心尖泛起了酸涩的褶皱。
“三周……加上来回路上,差不多要一个月见不到了。”沈忆坐在沙发上,抱着膝盖,声音闷闷的。这是他们在一起后第一次面临真正的分别。
元彬把她揽进怀里,下巴蹭着她的发顶:“没关系,很快的。我们每天都可以视频。而且,这是好事啊,Yi-Yi。你的才华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他的语气充满鼓励,但环抱着她的手臂却收得很紧。
“你也是……这次集训很重要,一定要好好表现。”沈忆抬起头,看着他,“但是……不要太累,记得按时吃饭。”她像个担心的小妻子,细细叮嘱。
元彬心里软得一塌糊涂,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知道啦。你也是,采风别光顾着记谱,忘了照顾自己。南法太阳毒,记得带防晒。”
分离前的几天,两人都格外黏糊。元彬帮沈忆查去阿尔勒的火车班次,沈忆则帮着元彬整理回国的行李,偷偷往他行李箱夹层里塞了几包他爱吃的中式零食和手写的暖心小纸条。
离别的那一刻终于在机场到来。元彬的航班先飞。
“到了就给我消息,报平安。”沈忆帮他理了理衣领,眼圈微微泛红。 “嗯,一定。”元彬握住她的手,用力捏了捏,“你明天出发也小心。工作坊结束我去机场接你。” “好。”
广播催促登机。元彬深吸一口气,用力抱了抱她,在她唇上落下一个短暂却深刻的吻,然后毅然转身走向安检口,不敢回头。沈忆站在原地,直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在人群里,才感觉心里空了一块,鼻子酸得厉害。
异地恋的日子,就此拉开帷幕。两人之间,隔开了七小时的时差和数千公里的物理距离。
第一天:
(北京时间晚上11点,首尔时间早上6点) 元彬的Kakao Talk消息率先抵达:「Yi-Yi,我到了。宿舍环境还行,就是马上要收手机了(T_T) 想你。」 附着一张坐在飞机座椅上的照片。

(阿尔勒时间下午4点) 沈忆刚安顿好住处,看到消息立刻回复:「到了就好!集训加油!我也刚到我住的地方,很小但很干净。这里阳光真好。」【图片:一扇窗外是石头小巷和湛蓝天空】

(首尔时间晚上10点,元彬刚结束第一天高强度训练,拿到手机) 元彬:「累瘫了……但看到你的消息就活过来了!阳光真好,但没你好看。】 沈忆:「油嘴滑舌~快休息!记得泡个热水脚!」
第一周:
他们找到了沟通的节奏。主要靠文字消息和偶尔的语音条,因为元彬的训练时间安排得滴水不漏,而沈忆的白日也被工作坊和各种采风活动填满。
元彬的消息常常在深夜或清晨: 「Yi-Yi,刚练完舞,衣服能拧出水。老师今天又骂我了,说我表情管理不到位(╥﹏╥)」 「早餐吃了泡菜汤饭,还是想你做的煎饺(虽然有点糊)。」 「看到一只胖乎乎的橘猫,好像我们公寓楼下那只,拍给你看。【图片】」

沈忆的消息则弥漫着南法的阳光与艺术气息: 「今天去了古罗马剧场,站在中央小声哼了一段旋律,回声好奇妙!灵感突然来了!」 「工作坊里一位冰岛作曲家的理念好有趣,分享给你听……(一段长长的语音)」 「晚餐吃了普罗旺斯炖菜,味道有点怪,但景色绝佳。【图片:餐桌旁远方的夕阳】」

他们靠着这些琐碎的日常分享,参与着彼此无法亲身经历的生活。思念在字里行间无声地流淌、发酵。
第一次视频通话:
熬了三天,终于凑到一个两人都有空的晚上。元彬躲在宿舍楼梯间,沈忆则在她的房间。
视频接通的一瞬间,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同时笑了出来。 “你好像黑了点?”元彬看着屏幕里沈忆被南法阳光亲吻过的脸庞。 “你好像瘦了?”沈忆则注意到元彬眉宇间的疲惫。 “训练量太大了。”元彬揉揉肩膀,又咧嘴笑,“但效果不错,老师今天夸我了!” “真棒!”沈忆眼睛弯起来,“我们今天分了小组,我和一个德国大提琴手一组,他……” 他们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语速很快,仿佛要把错过的时间都补回来。信号偶尔不稳定,画面卡顿,但谁也不想挂断。最后因为元彬那边舍友催促和沈忆第二天要早起才不得不结束。
“下星期再视频?”元彬依依不舍。 “嗯!你多睡一会儿,别熬太晚。”沈忆叮嘱。 “知道啦。晚安,Yi-Yi。” “晚安,Bin-Bin。”
屏幕黑掉后,房间显得格外安静。那份刚刚被视频缓解了一点的思念,反而变得更加具体和汹涌。
第二周,工作强度更大,沟通时间更少。思念开始呈现出更具体的形态。
一天,沈忆在阿尔勒的旧书店里淘到一张黑胶唱片,是元彬提过很喜欢的一位爵士大师的早期作品。她立刻拍照发给他:「看!给你找到了宝贝!」 元彬好几个小时后才回复:「!!!哪里找到的!太好了!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听!」
又一次,元彬在深夜发来一段极其模糊的语音,背景音嘈杂,他喘着气,声音却带着兴奋:「Yi-Yi,刚录完考核视频,感觉超常发挥了!第一个就想告诉你!」 沈忆早上醒来听到,能清晰地想象出他满头大汗却眼睛发亮的样子,抱着手机反复听了好几遍。
元彬还贴心的附上了自拍照,额头上的汗足以表明刚录完考核视频,看的沈忆脸一红

他们也会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刻。 沈忆在一次小组作品展示后,觉得自己的构思被导师误解,感到有些挫败,晚上给元彬发消息:「今天有点不开心……感觉自己的想法没表达清楚。」 元彬当时正在训练,一小时后才看到,立刻发来长长的语音:「别灰心!你的想法绝对是最好的!是那个导师没眼光!还记得我们编《风与星轨》的时候吗?你也怀疑过自己,但最后效果多棒!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
同样,当元彬因为一个高难度动作始终无法完美掌握而烦躁时,也会在深夜给沈忆发:「好烦,感觉自己好笨。」 沈忆会耐心地安慰他,用她自己的方式:「不要急呀,Bin-Bin。身体需要时间记忆。试着拆解动作,慢一点,呼吸配合好,就像你上次教我的那样。你肯定可以的。」
他们靠着冰冷的屏幕,传递着最温暖的支撑。距离没有淡化感情,反而让他们更清晰地意识到对方在自己生命中的分量。那些无法拥抱、无法触碰的思念,都化作了更频繁的分享、更用力的倾听和更直白的鼓励。
第三周:
时间仿佛又快又慢。快到似乎眨眼就过去了大半,慢到每一个没有对方消息的时刻都显得有些漫长。
沈忆的采风笔记写满了一本,手机里存了无数段旋律素材和风景照片,迫不及待想和元彬分享。元彬的集训也接近尾声,考核在即,压力巨大,但每次收到沈忆的消息,都能让他重新充电。
倒数第三天晚上,两人再次视频。这次的气氛有些不同,除了思念,还充满了对重逢的期待。
“还有三天就能回去了!”沈忆看着屏幕里的元彬,感觉他好像又成熟了一点点。 “嗯!我考核一结束就飞奔去机场!”元彬眼神发亮,“你想吃什么?我去买材料,回家给你做……嗯,虽然可能还是不好吃。” “只要是你做的,都好。”沈忆轻笑,“我好想……好想我们那个小公寓。” “我也是。”元彬的声音低沉下来,充满了柔情,“想抱抱你。”

视频又一次在万般不舍中结束。但这一次,离别的酸涩被近在眼前的团聚期待冲淡了许多。
沈忆放下手机,走到窗边。阿尔勒的夜空繁星点点,与巴黎又是不同的景象。她忽然拿出笔记本,就着台灯,写下了一段新的旋律。这段旋律不再有初来时的陌生感,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期盼和绵长的思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线,穿越山川河流,系在了远在首尔的那个身影上。
她知道,他一定也在以他的方式,思念着她。塞纳河与汉江的距离很远,但爱和思念,却让它们近在咫尺。
——————未完待续——————
作者请大家点赞打卡多多支持!你们的鼓励是我更新的动力!爱你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