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珂并未过多留意加拿大队的艾莉诺・哈维和美国队的李・基弗两人的铜牌赛。
铜牌赛的结果对她而言无足轻重,当下对她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铜牌赛结束后的金牌赛。
美国队03年的小将劳伦·斯克鲁格斯,目前世界排名第十一位。
在月珂看来是一位极具潜力的新人,但总体而言,对她的威胁不大。
相比于决赛对手,月珂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而是她自己。
雷教刚才去向工作人员寻求医疗援助,医生过来给月珂的右臂进行了简单的检查。
最终结果是,手腕没什么问题,但右肩局部没有明显的肿胀瘀血,没有活动受限,在医生的检查下感到一丝丝的疼痛,诊断结果为轻微拉伤。
幸好只是右肩受伤,没伤到腿和手腕,不会对接下来的决赛造成太大影响。
鉴于此,月珂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是迅速进行冷敷和热敷治疗,然后好好地休息放松肩膀,最好不要再用右手,尤其是右肩,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伤情加剧。
但月珂还有一场比赛要打,立刻进行冷敷,反而变相的成了二次伤害。
医生暂时舍弃最佳方案,转而着手帮助月珂在右肩和手腕处,顺着肌肉收缩方向打上肌贴。
一方面预防伤情加重,另一方面也能缓解疼痛。
雷教皱着眉问:“你怎么昨天打球用右手了?”
“咋可能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打球喜欢用左手。”
月珂忽然嗤笑一声:“要我说,论心脏(一声)这一块,还得是老美。”
月珂打球确实用的是左手没错,可无论是哪项运动,都是需要调动全身力量进行的。
或许她右肩的肌肉拉伤,能和昨天下午打球沾点关系,但占比绝对不到1%,主要原因还得是刚才那场半决赛。
月珂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李・基弗不打近身战。
她讨厌近身战的这一点,几乎是业内共识,连意大利队的艾丽斯·沃尔皮在后期都选择和她贴身交锋来追分,李・基弗怎么可能不清楚。
即便如此,对方还是在第二局主动进入月珂带起的快节奏中。
很明显,对方就是看准了月珂喜欢主动进攻的特点,通过频繁拉扯牵制月珂行动,尽可能将一只剑博弈的时间时长拉到最大,且故意将两人之间的距离拉大。
在这种情况下,月珂如果想要发动进攻,就只能将腿和手臂伸展得足够长。
双方一来一回的快速交锋,再加上没有任何休息缓冲的时间,使得月珂的手臂和双腿的消耗不断积累。
不得不说,老美这一手玩的确实埋汰。
若说这是一种战术吧,又似乎不完全准确,更像是提前精心布置好的,专门用来狩猎的陷阱。
而且因为主动进攻的问题,月珂的消耗量自始至终都会比对方大,也不至于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但是李·基弗估计也不怎么好受。
她就说为什么第二局后半场,这人胜负欲变得那么低。本来以为是对方有什么新活儿呢,结果到头来就这?
月珂暗自咋舌。
这03年的小新星背景是有多硬啊,能让李・基弗连金牌都不要了,心甘情愿地为她铺路?
还是说李·基弗觉得赢自己会输,所以才选择出此下策?
不懂。
她看不懂老美的想法。
雷教作为这场比赛的旁观者,对于比赛的场面局势,然比月珂这个当事人看得清楚。
当即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等下决赛结束后,又是颁奖典礼,又是记者招待会,一时半会儿还真倒不出时间给你冷敷。”
“没事哒!”
月珂到了这个节骨眼,反过来安慰起了雷教:“颁奖典礼前也不是没有时间冷敷,能敷一会是一会儿呗。”
“再说了,就是轻微拉伤而已,我都没怎么觉得疼,明后天休息两天估计就好了。”
轻微肌肉拉伤的症状,正常情况需要有3-5天的恢复周期。
今天比赛结束,距离女子花剑团体赛开赛前有两天的休息时间,以月珂的回复速度,差不多能调整过来。
对于月珂如此乐观的心态,雷教没有出声反驳,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看情况吧,要是你恢复不好的话,团体赛只能给你往前排了。”
击剑项目的团体赛,每队3人,加上1名替补,一共4个人。
比赛采用5剑制,一共9局,每局限时3分钟,双方选手交叉对阵。
简单的来讲,就是场上双方共6名选手,进行三组队内循环赛,每人打三场,共九局比赛。
得分规则和个人赛不同,采用接力制。
第一局打到5剑,第二局打到10剑,第三局打到15剑.....以此类推,一直到第九局打到45剑。
在规定时间内,率先获得45分的队伍胜利,或者在比赛时间结束后,分数最高的队伍获胜。
击剑团体赛的出场顺序通常由赛前抽签决定,运动员的出场次序则由各队队长决定。
编号1、2、3为一组,编号4、5、6为一组,共两组。
月珂队内出场顺序一直都排在末尾。
这个末尾,不是指的是3或者6,而是根据赛前抽签情况决定的。
比如说,月珂她们第一组循环抽到的是15,36,24的顺序,相应的第二个循环就是34,16,25,第三个循环就是14、26、35。
那月珂的编号最好是第三组循环中的3或者5。
之所以会这么排,根本原因是接力原则。
就拿上述抽签情况来进行推演。
如果雷教想要把月珂的顺序提前,排在14或者26的位置。
假设,月珂的队内编号为1,在第一局第一个上场,对战对方的5号。
月珂开局直接打出对我方优势比分「5:0」后,无论比赛时间还剩下多少,都会强制进入第二局比赛。
在接下来的第二、第三、第四局中,如果出现被对方后来居上的情况。
比如说,比分拉扯到「14:20」,对方4局将20分打满,但我方处于6分大落后的局面,再次轮到1号的月珂上场,进行第五局的比赛。
这时候,月珂所要面临的,是如何在第五局的三分钟内,想办法去将这6分分差快速追平的同时,提防对方不能快速拿到5分进入下一局。
也就是说,月珂想要追平或者反超对方,自身的5分加上队友落后的6分,最多要得11分,最少要得6分。
当然,这是基于对方被月珂压着打无法有效得分时,做出的最理想的计算。
也是导致的月珂在团队赛中总是排在末尾的原因。
如此安排,不光能大幅度提升月珂发挥空间,而且,有月珂兜底收场,队友也不会因为频繁丢分放不开手脚,不敢和对方拼剑。
只要月珂排在末尾,别说一局打11分了,她连一局打15分的事都经常能做得出来。
虽说将月珂排在前面能够快速打出优势,但一旦比分落后,月珂就算有天大的神通,也没办法保证逆风翻盘。
“那还是别了吧。”
月珂笑了笑,用37度的嘴,说出最冰冷也是最现实的话:“指不定没有下一次了呢。”
雷教无奈地摇摇头,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