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严浩翔:暖暖余你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严浩翔  时代少年团严浩翔     

双城并行

严浩翔:暖暖余你

斯若拎着行李箱出了绍兴东站,风里裹着点黄酒的浅香,比学校的风软了不少。

她没让爸妈来接,按着老路线坐公交往家走,路过巷口那家开了二十年的糯米饭铺时,还特意停了停——以前艺考集训前,妈妈总在这买一碗给她当早饭,如今再闻这香味,倒比在学校时更觉亲切。

到家门口时,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书的沙沙声。她轻轻推开门,就看见爸爸坐在柜台后整理旧书,妈妈正往桌上摆菜:

妈妈回来啦?快洗手,醉蟹刚蒸好,就等你了。

斯若笑着应了,把行李箱放去房间,洗了手就凑到桌边,夹起一块醉蟹,鲜味儿瞬间漫开,比在学校食堂吃的任何菜都对胃口。

接下来几天,斯若过得很规律。

早上帮爸妈看书店,有人来问旧电影剧本就礼貌应答,还能精准说出剧本的年代背景——这都是她艺考时攒下的功底;没人时就坐在角落,翻爸爸整理出的老剧本,纸页泛着黄,前人的批注有些模糊,她就用铅笔轻轻描一遍,偶尔会对着某段台词轻声念两句,琢磨不同语气里的情绪,连带着想起分班考试时的小插曲。

当时她演学生角色,转身时不小心碰掉了桌上的书本道具,全场静了一瞬,她没慌,立刻顺着角色情绪蹲下身,一边假装“整理物品”一边把书捡起来,还即兴加了句贴合剧情的台词,无缝接回后续表演。

余光里她瞥见举着相机的严浩翔,镜头没晃,还轻轻朝她点了点头,那是她继开学问路后,第二次和他有“非语言的礼貌交集”,却也只是记在心里,没再多想。

中午陪妈妈去菜市场,听着熟悉的绍兴话讨价还价,偶尔还会帮隔壁摊位的阿姨拎袋菜,被夸“这姑娘还是这么懂礼貌”时,只会笑着说“应该的”。

傍晚就顺着沈园的青石板路散步,看夕阳落在黛瓦上,把影子拉得长长的。琪桐她们总在宿舍群里晒假期:淑璟去爬了黄山,发的照片里满是云海;梦予跟着妈妈学做红烧肉,吐槽“第三次终于没糊锅”;琪桐则在家追老电影,还特意

----------群--------

琪桐@斯若:“斯若!你是不是把我们忘啦?快拍张沈园的照片看看!

----------群----------

斯若看着消息,挑了个傍晚去沈园,没拍热闹的入口,只拍了角落的青石板路——上面落着两片银杏叶,夕阳刚好洒在叶尖,发去群里后

被淑璟夸“斯若拍的就是不一样,比我拍的黄山还显温柔”,她只回了句“这里的景本身就好”,没再多说。

之后的日子,斯若多了件事——帮家附近小剧场整理剧本。剧场阿姨知道她是电影学院的,就把一摞老剧本交给她:“小姑娘,你懂这个,帮阿姨看看哪些还能理顺,后续排小片段用。

斯若没推辞,每天下午准时去剧场,坐在靠窗的桌子前,逐字逐句看剧本,遇到晦涩的地方就查资料,偶尔还会在纸上画简单的情绪动线,琢磨角色的心理变化。

有天整理完,天已经擦黑,剧场的灯亮着暖黄的光,透过窗户落在外面的巷子里。

斯若收拾好剧本跟阿姨道别,阿姨塞给她一袋刚煮的糖炒栗子,说“

万能小姑娘辛苦,拿着路上吃

她接过说了声

斯若谢谢阿姨

慢慢往家走,栗子的香味裹着晚风,心里满是踏实,回到家洗漱完,往床上一躺,没一会儿就伴着窗外的虫鸣睡了过去。

同一时刻,重庆的老巷子里,严浩翔刚结束帮学弟拍短片的收尾工作。他背着相机往家走,路过巷口的火锅店,里面飘出的牛油香裹着人声,是他从小熟悉的烟火气。

口袋里的手机震了震,是朋友发来的消息,提了句“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报名快截止了,你之前说要拍部片子参赛,还没定方向吗”。

他指尖敲了敲屏幕,回了句“还在磨构思,没框死题材,现代日常、爱国情怀都在想,阵容不用复杂,两个人就能拍”,就把手机揣回口袋。

走到自家楼下,他停了停,掏出相机翻了翻白天拍的素材,看着看着,忽然想起分班考试时的斯若——当时她演角色时,眼神很准,就算碰掉道具也能即兴救场,没怯场也没乱节奏,不管是拍日常戏还是偏厚重的题材,应该都能撑住。

之前开学时,她在门口问路,声音轻轻的,说“谢谢学长”时腰微微弯了点,礼貌又不生分,要是后续找搭档拍微电影,这样的人应该能少些磨合的麻烦。

他没多想,只把相机收好,心里继续琢磨参赛微电影的选题——一会儿在笔记本上记“现代:街角书店的相遇”,一会儿又划掉补“爱国:老物件里的传承”,没偏向任何一种,只偶尔会在脑子里过“要是找斯若当搭档,她在不同题材里能怎么表现”,又很快把这念头压下去,只当是“琢磨双人阵容时,刚好想起这段亮眼的表演”。

上楼洗漱完,严浩翔坐在书桌前,拿出笔记本写选题思路,笔尖在纸上划过,偶尔停顿片刻,脑海里又闪过斯若当时演戏的片段,他轻轻摇了摇头,把注意力拉回笔记本上,慢慢勾勒着不同题材的初步框架。

上一章 迎新晚会 严浩翔:暖暖余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风遇归人,戏约浅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