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青石板路的嬉笑声,揉碎在晨雾未散的空气里。
程宴舟脚步时停时缓,相机镜头追着斯若裙摆扫过的枫影,又悄悄定格下严浩翔帮她扶正贝雷帽的瞬间——指尖轻碰发顶的温柔,藏在秋阳的碎光里。
忽有凉风卷着湿意掠过,豆大的雨珠骤然砸落,众人慌忙抬手遮头,往最近的朱红檐下奔去。
雨帘簌簌织成幕,檐角铜铃在风里轻响,正望着雨幕发怔时,身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
转头望去,只见穿月白旗袍的女子撑着青竹油纸伞,鬓边别着朵淡粉绢花,裙角沾着细碎雨痕,像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人。
她见众人缩在檐下,眼底弯起笑意,抬步走近,声音软得像浸了雨的棉絮:
……“雨一时停不了,不如进来避避?”
“太谢谢您了!”众人连忙道谢,跟着她跨过雕花门槛。
推门刹那,满室雅致撞入眼帘——原木梁柱缠着浅绿藤蔓,青瓷瓶里斜插着两枝枯荷,墙角博古架上的瓷盏、玉簪、旧书,错落有致却不显杂乱,梦予忍不住低呼:
梦予“外面看着小巧,里面竟这么开阔!”
男子闻声从里间走出,身着素色长衫,眉眼温润,只笑着引她们往里走,未多言语。
拾级上二楼,眼前又是另一番天地——满室衣袂飘香,绣着缠枝莲的旗袍、缀着珍珠的凤冠、绣着云纹的锦缎罗裙,按朝代规整陈列,每一件都纤尘不染;雕花妆镜前摆着螺钿梳匣,小隔间挂着素色纱帘,连衣架都雕着精致的缠枝纹。
斯若指尖轻轻拂过一件月白襦裙的裙摆,绣线细密,仿佛能触到时光的温度。
男子引她们穿过衣室,来到二楼室外走廊。
雨丝斜斜落在院子里,青砖铺就的地面映着檐角飞翘的影,中间空地上摆着半旧的藤椅,廊下挂着的红灯笼被雨打湿,晕出朦胧的暖光。
……:“从这边下去,还有处景致。”
他说着推开墙角暗门,昏黄的灯串顺着楼梯次第亮起,众人循着光影往下走,才发现院子深处藏着片新天地——两侧挂满各色油纸伞,红的似燃着的枫,蓝的像浸了水的天,“听雨轩”的木牌悬在中央,字里行间浸着墨香;脚下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竟真如江南雨巷般,连缝隙里都长着青苔。
……:“我们每月会按节气排新戏,”
男子声音轻缓,指了指西侧一扇雕花木门,
……:“客人从那边进来,坐在茶馆里听雨看戏,像走回旧时光里。”
话音未落,穿旗袍的女子端着茶盘走来,白瓷杯里飘着碧螺春的芽尖,热气裹着茶香漫开。
她将茶盏一一递到众人手中,指尖轻碰杯沿的温度,暖了微凉的指尖。
……“你们是来游玩的学生吧?”
女子笑着问,鬓边绢花随动作轻晃。
众人点头,斯若捧着茶盏,望着窗外雨帘里的油纸伞,轻声应道:
斯若“是啊,第一次来青溪古镇。”
……“这古镇的雨最有味道,”
女子眉眼弯弯,声音里浸着对故土的温柔
……晴时逛古桥看枫红,雨时就该找处茶馆,听着雨打青瓦的声,喝杯热茶——你们若不急着走,等雨小些,我带你们去巷尾那家老茶馆,那里的桂花糕,配着雨景吃最是香甜。”
雨还在檐下织着帘,茶烟袅袅绕着指尖,满室茶香混着女子的话语,让这场猝不及防的雨,成了古镇之行最意外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