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基地的队车旁,行李箱轮子划过地面的声音格外清晰。樊振东拎着贴好“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标签的运动箱,手里攥着个小本子——封面上写着“亚洲杯备战要点”,里面除了水谷隼、丹羽孝希的战术分析,还夹着宋钰昨晚帮他整理的“发球节奏注意事项”,连“接水谷隼侧旋发球时拍型下压角度”这种细节,都用红笔标了重点。
“东西都带齐了吗?”宋钰走过来,伸手帮他理了理队服领口,指尖触到他脖子上藏着的素圈项链——出发前他特意确认过,项链扣得紧,训练比赛时藏在衣领里不会掉。“护腕带了两副吧?你上次练发球磨破了手腕,别到了那边没的换。”
樊振东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便携药盒,打开给她看:“都带了,你帮我装的创可贴、肌肉贴,还有治水土不服的药,都在这儿。”他顿了顿,又把药盒塞回口袋,声音放轻了点,“你留在基地加练,别跟上次似的熬到半夜,王皓指导要是说你练得太急,记得听劝——反手衔接不用一下子磨透,等我回来帮你看细节。”
旁边的林高远正跟教练确认比赛日程,回头瞥见他俩的样子,笑着喊:“东子!别光顾着跟小钰叮嘱了,队车要开了!再不走,一会儿赶不上机场值机了!”
樊振东没动,伸手从运动包里掏出个东西递给宋钰——是个小小的乒乓球造型钥匙扣,跟宋钰脖子上的素圈项链配套,只是吊牌换成了“印度”字样。“上次你在布达佩斯给我带了项链,这个你拿着。”他把钥匙扣塞进她手里,指尖碰了碰她的手心,“等我比完赛,给你带印度的奶茶粉,你上次说想试试那边的味道。”
宋钰攥着钥匙扣,指尖能摸到吊牌上凹凸的“印度”二字,心里暖得发紧:“不用特意找奶茶粉,你好好打比赛就行——跟林高远哥配合双打时,记得多喊‘补位’,别像平时练球似的光顾着自己冲。”她想起昨天樊振东跟林高远练双打,总因为想抢攻漏了补位,被王皓教练说了两句,这会儿忍不住多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樊振东笑着点头,伸手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动作自然得像平时一起吃早饭、一起加练时那样。周围的队员和教练都没起哄,只是笑着看他们俩——孙颖莎凑到王曼昱身边,小声说:“你看东哥,跟钰姐说话的语气,比跟教练讨论战术还温柔。”王曼昱点头,目光落在宋钰手里的钥匙扣上,笑着补充:“他俩连小礼物都配套,比咱们打混双的默契还足。”
队车司机又按了声喇叭,林高远走过来拍了拍樊振东的肩膀:“走了兄弟,再不走真赶不上了——放心,小钰有我们帮你盯着,肯定不让她加练到太晚。”
樊振东最后看了眼宋钰,又叮嘱了句:“晚上加练结束,别自己走回宿舍,让曼昱或者颖莎陪你——训练馆门口的路灯坏了两盏,别摔着。”
“嗯。”宋钰点头,强忍着没说“我会想你”,只朝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好好打,不管输赢,我在基地等你回来——你的反手陪练位置,我帮你留着。”
樊振东笑了,转身拎着行李箱往队车走,走了两步又回头,见宋钰还站在原地朝他挥手,手里攥着那个小小的钥匙扣,他也朝她挥了挥手,然后才上车。
队车缓缓开动,樊振东扒着车窗,看着宋钰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被基地门口的树挡住。他掏出手机,给宋钰发了条微信:“刚忘了说,你整理的发球笔记我放在最外层口袋了,随时能看——到了印度我第一时间给你报平安。”
手机很快传来回复,是宋钰的消息:“路上注意休息,别总看战术笔记伤眼睛——我会按时加练,也会按时睡觉,等你报平安。”后面跟着个小小的乒乓球表情,跟他昨晚发的一模一样。
樊振东把手机贴在胸口,靠在椅背上——口袋里的药盒是宋钰装的,手里的笔记本是宋钰整理的,脖子上的项链是宋钰送的,连手机里的消息,都带着她踏实的惦记。他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刚才她帮他理领口、攥着钥匙扣挥手的样子,心里突然有了底气——这次亚洲杯,不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团队,也是为了那个在基地等着他回来、帮他留着陪练位置的人。
旁边的林高远看着他嘴角的笑意,笑着递过一瓶水:“想小钰了?放心,等咱们比完赛回去,你有的是时间陪她练反手、练混双。”
樊振东接过水,没否认,只是笑着点头——是啊,等他从印度回来,就可以跟她一起加练反手,一起磨混双战术,一起吃基地门口的早餐,一起走回亮着灯的宿舍。这些细碎的期待,比任何战术技巧都更能让他沉下心,在赛场上好好打每一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