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淑婉特地等顾延华的怒气平息之后才去找他。
“顾延华,安安这件事里边一定有什么蹊跷,你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李淑婉的声音透着一丝冷淡,语气中却隐隐带着关切。
“都到这样的份上了你还想护着她吗?”顾延华的语气同样冰冷,眼神中却藏着一丝挣扎,“她毕竟是我的妹妹……我一时没控制住自己。”
“再怎么说,这属于你的家事,我不便多管。但这件事的确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况且,你也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这样冲她发脾气对她也不好。”李淑婉缓和了语气,轻声说道。
“我知道,可是当时我真的……”顾延华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下去,“我真的没有控制好自己。”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也明白你的愤怒。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走,先跟我去一趟,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总帐内,顾安一见顾延华进来,下意识地躲到了明烟身后,像是害怕被发现一般将头埋进了她的怀里。顾延华只是淡淡扫了一眼,心中泛起一丝无奈。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是有事情要和大家说。”李淑婉打破沉默,缓缓开口。
“公主,您是说江南文人那件事吧?”双雨小心翼翼地问道。
“没错。”李淑婉点头。
“江南文人?江南人向来瞧不起普通人的才华,怎么会出事呢?”杨千羽皱眉问。
“是啊。”罗云峰附和道,其他人也面面相觑。
“这件事外界并没有透露太多,但我昨晚进宫时正好听父皇和皇兄提起过。我已经主动请命让我们去一趟。毕竟江南地区有不少关于上官将军的事,这对上官青来说也是件好事。”李淑婉解释道。
“好了,皇姐你就赶紧说吧,别卖关子了。”韩世文催促道。
“事情是这样的:江南谢家是名副其实的才华家族,历代子孙大多都是文人雅士。前些日子谢家家主不在,几个旁支的纨绔子弟便不安分起来,在外面闹了不少事。有一次喝醉了,他们还把一个书生推进河里,那个书生挣扎了一番后便沉了下去。等其他文人安排书童前来搭救时,河水已经把他冲走了,连尸首都没找到。那些文人们虽然不认识这个书生,但他们见不得仗势欺人的事,便去衙门报了官。可太守却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有尸首就是污蔑。文人们被太守维护谢家的行为气得拂袖而去。回到河边时,他们看到一位白发老人跪在河边伤心痛哭。文人们心中既愧疚又难过,于是决定进京为老人家讨回公道。没过几天,老妇人便消失了,有人说她进京求大官主持公道,也有人说她已经被太守与谢家灭口。不管真相如何,老夫人和那个书生就像不知所踪的浮游,被谢家与太守彻底忽视。而那几个推下书生的谢家子弟,却毫无愧疚,甚至觉得老天都在帮他们,不然为何连证据都没留下。”
众人听完,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
“听着就气人,怎么谢家就了不起了吗?”罗云峰气得牙痒痒。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嚣张,肯定是因为皇叔和皇婶。”韩世文也十分生气。
“哪位皇叔?”李淑婉追问。
“嗯,其实这件事我也是听母亲说的。据说当年皇叔巡视江南时遇到了一位女子,她是谢家人。皇叔被她迷住了,非要娶她不可,皇上没办法只好同意了。这事大概也有四十年了吧。”
“好,我知道了,这件事与我们无关,就不提了。”李淑婉淡淡说道。
韩世文心想:我都说完了,你不该夸我两句吗?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确实伤了文人们的心。即使我们是京城人,也该替他们讨回公道。”顾延华说。
“说得对。”众人纷纷点头。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么我们今天收拾东西,明天就出发。”李淑婉下令。
“是!”其他人异口同声地回应。
众人回去收拾东西时,顾安一直待在李淑婉的帐房里。
“安安,你放心吧,姐姐已经和你哥哥说好了,他不会再因为这件事而责备你。”
“姐姐,我想回家。”顾安突然说。
“好,姐姐送你回去。”李淑婉温柔地说。
“姐姐,你不怪我吗?”
“我为什么要怪你呢?不过姐姐要提前和你说好,从你踏出这个大门的那一刻起,你就不能再回来了。而且姐姐还要告诉你,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小坎儿。如果你以后真的含冤入狱,那时候喊冤的机会都没有了。”
“姐姐,对不起。”
“你无需说对不起。如果你想回去,姐姐可以让人把你安安稳稳送回去。”
“不,姐姐我也要去,我现在就去收拾行李,我要跟你们一起去。”
李淑婉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好样的。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