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婉等人回到京城,刚踏入顾延华家的府邸,就接到急报:五年一次的百国宴即将举行。
“公主,百国宴是什么?”苏晚几人来自江南,自然对这盛事一无所知。双雨更是忍不住问道:“就是听说中的那个大场面吗?”
李淑婉轻笑着解释道:“百国宴每五年举办一次,各国都会派来使臣以表祝贺,象征着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其实,这并非我们南辰首创,在大夏时就已经有了。”
“那公主给我们讲讲吧。”双雨迫不及待地催促,眼神中满是好奇。
李淑婉微微点头,声音坚定:“在大夏王朝盛世,天下太平,万邦来朝。当时的皇帝为了彰显国威,决定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宴会,邀请各国君主、使节和贤士共聚一堂。这份诏书被命名为‘百国宴诏’,象征着天下百国的汇聚与融合。”
她轻轻展开手中的卷轴,上面写着:“大夏王朝,承天之命,抚有四海。今逢盛世,百业俱兴,万民乐业。朕欲借此良辰,邀天下百国之君,共聚一堂,以宴为名,以和为贵。望诸国君主、使节,不吝赴会,共襄盛举。”
传说中,百国宴并非皇帝的首创,而是源自一个古老的预言。开国之初,一位神秘高人曾对开国皇帝说:“大夏之兴,必有百国来朝。当天下太平,百业俱兴之时,必有一场盛大的宴会,汇聚天下百国,共襄盛举。此宴名为‘百国宴’,乃天下太平之象征,亦是大夏王朝的巅峰之作。”
开国皇帝将这个预言铭记在心,并将其记录在一本神秘古籍中。这本古籍代代相传,成为大夏王朝的镇国之宝。如今,皇帝决定将这个预言变为现实。
为了筹备这场盛大的百国宴,皇帝下令全国动员。从各地选拔最优秀的厨师、乐师、舞者和礼仪官,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筹备团队。然而,筹备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挑战。首先是食材的筹备,需要从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国家搜罗珍稀食材;其次是礼仪的制定,既要体现大夏王朝的尊贵,又要尊重各国风俗习惯;最后是安全问题,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外交纠纷甚至冲突。
随着百国宴的临近,各国使节纷纷抵达京城。其中有一位神秘宾客,自称来自遥远的西方国家,名为“亚特兰蒂斯”。他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颗闪烁着神秘光芒的宝石,名为“和平之光”。据说,这颗宝石能够带来和平与繁荣。
这位宾客的出现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他的言谈举止与众不同,似乎隐藏着某种秘密。筹备团队也发现,这位宾客的到来似乎与那本神秘古籍中记载的预言有着某种联系。
终于,百国宴的那一天到来了。京城的街道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各国使节身着华服,齐聚太和殿。皇帝陛下在宝座上宣布宴会开始,随后,一场盛大的表演拉开帷幕。乐师奏响悠扬的乐曲,舞者翩翩起舞,厨师们精心烹制的美食被一一端上桌。各国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互相交流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和风俗。而那位神秘宾客则在宴会高潮时刻,站起身来,向皇帝献上了那颗“和平之光”。
他说道:“陛下,这颗宝石是我们国家的至宝,象征着和平与繁荣。我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见证这场伟大的宴会,希望大夏王朝能够继续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皇帝接过宝石,感慨万分:“百国宴的举办,不仅是为了彰显国威,更是为了促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和平。愿这颗宝石的光芒,照亮天下,让和平永存。”
宴会结束后,皇帝将那颗“和平之光”宝石供奉在太和殿正中央。从此,大夏王朝的国威更加显赫,各国关系更加融洽。而那本神秘古籍中记载的预言,也终于得以实现。
百国宴成为了大夏王朝的象征,每五年举办一次,成为天下各国共同期待的盛会。而那位神秘宾客的来历,也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谜团,流传在后世的传说里。
故事讲完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顾延华低声感叹。
“为何我们没听说过?”杨千羽疑惑地问道。
韩世文若有所思地说:“这个故事……我好像听过。我母亲说,这个故事只在皇家人里流传。”
“行了,别再想了,各国使臣马上到了。我们还有任务。”李淑婉转身离开,众人急忙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