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桦(1922-2002)
原名鲍化普,曾用笔名愚公后人,
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人,
作家、诗人、画家。
擅长中国画。
中共党员。
父亲鲍子菁,1938年参加冀东二十万工农抗日大暴动,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第七师师长,
带领家乡八千子弟兵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后,在八路军冀东军区政治部工作,1944年秋与日寇作战壮烈牺牲,
长眠于冀东烈士陵园。
1922年1月9日,管桦出生在丰润区女过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冀东抗日部队作宣传干事。
曾入华北联合大学中文系学习。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42年毕业后到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社任随军记者和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
后曾任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
中央乐团创作员,
北京市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与人合写了讽刺剧《蒋敌伪合流》、《国军现行记》颇受群众欢迎。
话剧《胜利归来》曾受到所在部队的嘉奖,并记大功。
抗美援朝时,到朝鲜前线访问,回国后与人合作写成《五虎山故事大合唱》,作品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世界音乐作品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期间还完成了优秀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1957年,他响应中央作家下乡安家落户用作品反映现实农村生活和抗日战争的中短篇小说《三只火把》、《葛梅》、《辛俊地》等,并访问了包括共产党和原国民将领在内的许许多多的人物,
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63年,管桦调北京市作家协会工作。
从1970年起动手写作长篇小说《将军河》,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视野开阔、
规模宏大的文学巨著。
《将军河》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华北将军河地区军民团结抗日的历史画卷。
小说以一系列紧张、曲折、惊险的情节,展示了人类社会善与恶的厮杀、文明与野蛮的苦斗,还有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命运的奋力抗争,富有华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外,还出版了《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管桦儿童诗歌选》、《管桦散文选》,以及诗画散文集《生命的呐喊与爱》等。
巨幅墨竹《沉雄》、《天风海雨》分别被瑞典、丹麦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管桦作品
管桦爱好绘画,尤其以画墨竹著称,出版有墨竹画册《苍青集》。
在小说、散文、诗歌之外,管桦还创作了许多歌词,其中著名的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和《我们的田野》等。
管桦生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
一级作家,一级教授。
曾立大功一次。
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2年8月17日管桦逝世,享年81岁,共有三子,长子鲍河扬,次子居丰润城关,三子现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