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透过窗帘,夏清溪的手机就炸了——苏曼发来几十条消息,连带着几张截图:
某购物平台上,挂满了“严氏非遗薄荷香囊”的仿品,低价抛售不说,绣线粗糙、布料起球,评论区全是“假货”“被骗了”的吐槽,甚至有网友艾特夏清溪,质疑“正版是不是也这么差”。
严浩翔刚洗漱完,就看见夏清溪皱着眉盯着手机,脸色发白。
他快步走过去,接过手机扫了眼内容,指尖瞬间绷紧:
严浩翔“仿品这么多?舆论已经发酵了?””
夏清溪点头,声音带着点急意:
夏清溪“不光仿香囊,连农场的薄荷茶包都有冒牌的,有人说喝了拉肚子,现在评论区都在骂咱们‘割韭菜’。
正说着,苏曼的电话打了进来,语气带着哭腔:“
苏曼清溪姐,怎么办?昨天预售的订单,今天退了一半!市场部说再压不住舆论,公司项目都要黄了……”
夏清溪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慌,语气稳了稳:
夏清溪“曼曼别慌,仿品能仿样式,仿不了咱们的手艺和初心——你现在联系媒体,就说今天下午,我们在农场办‘非遗香囊原创新品展’,现场教绣法、辨真假,把话说清楚!”
挂了电话,严浩翔伸手帮她捋了捋皱起的眉头:
“要不要我让法务部先下架仿品?”夏清溪摇头,眼底透着股韧劲:“下架治标不治本,不如趁这个机会,让大家看看什么是正版——农场的展,比会议室更有说服力。”
严浩翔“要不要我让法务部先下架?”
夏清溪摇头,眼底透着股韧劲:
夏清溪“下架治标不治本,不如趁这个机会,让大家看看什么是正版——农场的展,比会议室更有说服力。”
两人赶到农场时,小王已经带着工人忙开了:
休息棚里,正版香囊按款式摆成展台,每款都附了“面料检测报告”和“刺绣工艺说明”;旁边的长桌上,放着仿品和正版的对比样品——仿品的薄荷叶歪歪扭扭,绣线易断,而正版的针脚细密,薄荷绿面料透着自然的光泽。
夏清溪蹲在展台前,亲手给每款香囊系上小吊牌,上面写着“手工刺绣·每款独一”。
严浩翔则联系了之前合作的时尚博主和非遗文化博主,邀请他们来现场直播,还特意准备了“辨真假小课堂”——教大家看面料纹理、绣线密度,甚至用打火机轻轻燎了下仿品布料,瞬间冒黑烟,而正版棉麻料只会碳化,气味温和。
下午两点,媒体和博主陆续到场。夏清溪站在展台前,拿起一款正版香囊,对着镜头轻声说:
夏清溪“大家看,我们的香囊用的是巴黎展会挑的薄荷绿棉麻料,透气性好,摸着有自然的肌理感;刺绣用的是桑蚕丝线,耐洗不褪色,每片薄荷叶要绣36针,针脚均匀才能立体。”
她又拿起仿品,语气平静却坚定:
夏清溪“而仿品用的是化纤布,摸着滑腻,绣线是工业线,一扯就断——我们不怕对比,因为真正的非遗手艺,藏在这些细节里,不是低价就能仿走的。”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博主举手:
多用角色“夏小姐,有人说你们借非遗圈钱,你怎么看?”
夏清溪笑了笑,转身指向休息棚外的薄荷田:
夏清溪“大家看,我们的香囊馅料,是农场自己种的薄荷,晒干后手工研磨;茶包也是老农按传统方法炒制的——我们投资农场、做文创,是想让更多人喜欢非遗,不是为了圈钱。
夏清溪今天来的朋友,都能免费体验刺绣,自己绣的香囊,不收一分钱。”
现场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围在刺绣桌前,夏清溪和苏曼手把手教绣法。有位阿姨绣完薄荷叶,激动地说:“
多用角色原来手工绣这么费功夫,难怪仿品看着别扭,这钱花得值!”
直播画面里,满屏都是“路转粉”“支持正版”“想去农场体验”的评论,之前的负面舆论慢慢被压了下去。
严浩翔站在角落,看着夏清溪耐心教大家刺绣的样子,眼底满是骄傲——她从来不是只会依赖他的人,遇到事时,比谁都清醒、都有办法。
傍晚展会结束,苏曼抱着夏清溪哭:
苏曼“清溪姐,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夏清溪拍着她的背:
夏清溪“咱们是朋友,又是同门,本来就该一起扛。”
严浩翔走过来,递过两杯薄荷茶:
严浩翔“别光顾着哭,刚接到消息,下午直播后,预售订单不仅回来了,还比之前多了三倍。”
两人坐在藤椅上,看着夕阳下的展台,夏清溪靠在严浩翔肩上:
夏清溪“其实刚才我也慌,怕解释不清,怕大家不相信。”
严浩翔捏了捏她的手:
严浩翔“但你做到了,用最实在的方式,把初心说清楚了——比任何公关话术都管用。”
她笑着点头,心里忽然明白:
所谓破局,不是硬碰硬,而是用自己的优势,把质疑变成机会。
就像这农场的展,没有华丽的舞台,却用手工的温度、真诚的态度,赢回了信任。
而往后,不管再遇到什么风浪,只要他们并肩,就没什么过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