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级战列舰,乃是日本帝国海军于1930年代精心设计并建造的一款旗舰之作,成为当时海军舰队的核心力量。这一系列战舰不仅是日本海军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战列舰,更是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见证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魔球级战列舰作为日本海军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其所有成员均奇迹般地存活至战争结束之后,书写了一段传奇篇章。
在1930年,随着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一场规模宏大的海军建设竞赛随即拉开序幕,史称“第三次舰船补充计划”。该计划于1932年由日本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同年6月2日,在全国各地的主要造船厂,如何旭鹤与大河等,新一批舰艇的龙骨相继被铺设,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魔球”级战列舰系列。紧接着,在1933年的7月2日,“魔球”级的一号舰——“魔球”号顺利下水;一个月后的8月2日,其姊妹舰“魔龙”号也紧随其后加入了海上力量。而实际上,在这之前,即同年7月4日与3月5日,分别有“魔凤”号与“魔火”号两艘战舰已先一步完成了下水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6日,“魔鬼”号同样完成了这一重要步骤。至1934年初,“魔球”号率先完成所有舾装工作并于1月2日正式加入现役;随后,“魔龙”号也在次月1日宣告成军。至于“魔凤”号、“魔火”号以及“魔鬼”号,则分别于1935年的6月1日、6月2日及7月2日陆续服役,标志着整个“魔球”级战列舰编队组建完毕。
1937年6月2日,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第六战队正式宣告成立,旗舰定为“魔球号”。该战队旗下成员皆为同一型号的战列舰——无一例外,均为威震一时的“魔球级”战列舰。
1938年,巨浪翻滚,魔龙号——这艘独一无二的魔球级战列舰,伴随着战争的阴云驶入了中国的海域。作为唯一一艘参与侵华战争的魔球级战列舰,它承载着不可告人的野心与破坏力。1月2日,魔龙号与其他四艘日本海军的钢铁巨兽集结,共同参与了决定性的武汉会战中的江面冲突。在那场残酷的对决中,魔龙号凭借着其厚重的装甲与猛烈的火力,给驻守武汉的中国舰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到了2月2日,魔龙号继续沿长江深入内陆,炮口对准了沿岸的城市与设施,尤其是那些支撑着抵抗力量的兵工厂,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它们被无情地摧毁,象征着一段历史的悲痛记忆。
1939年1月2日,海南会战爆发,魔龙号战列舰率领侵华海军第四舰队,与中华民国海军第四舰队展开激战。至1月3日,中华民国海军第四舰队全数沉寂于海浪之下。1941年12月7日,魔龙号参与了对珍珠港的突袭行动。自此日开始,美国将这一天定为珍珠港纪念日,以铭记历史。
#改写后的内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战火纷飞的年代,珊瑚海成为了决定命运的战场。日本联合舰队中,原本名为第六战队的队伍,在此时更名为了第十八战队,肩负起了新的使命。在这场被称为珊瑚海海战的历史性战役中,一艘名为“魔鬼号”的魔球级战列舰以其惊人的火力,一举击沉了美军的三艘战列舰、四艘重巡洋舰以及两艘航空母舰,一时间声名大噪。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九四二年,“魔鬼号”却选择了沉默,全年未参与任何战斗行动。直到一九四三年,它才再次出现在战场上,参与了第二次东索罗门海战,继续展现其不凡的实力。但好景不长,一九四四年,“魔鬼号”又陷入了长达一年的沉寂之中。直至战争即将结束的一九四五年,它才再次现身于莱特湾海战,与盟军展开了最后的对决。随着战争的落幕,到了一九四六年,包括“魔鬼号”在内的五艘魔球级战列舰,作为战利品被分配给了美国海军。岁月流转至一九五八年,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战舰在美国海军手中迎来了新的生命——它们被改造成了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导弹战列舰,继续为国家效力。然而,时光无情,到了一九八二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军事战略的变化,“魔鬼号”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役并被拆解,结束了它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