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琪深知,若婚礼上少了紫薇与尔康的身影,小燕子定会感到遗憾。因此,在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他独自坐在书房内,提笔蘸墨,为紫薇、尔康、金锁、柳青、柳红以及高明等人写下了一封封邀请信。他希望这些挚友能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他与小燕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让这份喜悦因朋友们的到来而更加圆满。
永琪凝视着桌上的空白信纸,心中百感交集。他提起笔,墨迹在纸上渐渐晕开,仿佛也映照出了他的思绪:“皇阿玛,儿臣永琪顿首百拜。近日,儿臣与小燕子商议,决定择吉日完婚。小燕子曾言,若能在婚礼上得皇阿玛亲临,为我们的结合作见证,将是她此生最大的荣幸。因此,斗胆恳请皇阿玛能与紫薇一同光临。另,若额娘能够接受小燕子,认可她成为咱们家的一员,儿臣更愿见额娘与皇阿玛携手出席婚礼。儿臣深知此事或有诸多不便,但心中所愿,唯盼皇阿玛体恤。儿臣与小燕子皆甚是想念您。”信末,永琪再次深情地添上了“儿臣永琪敬上”,然后将信纸折叠,小心封好,期待着这份承载着无限期盼与爱意的信息能够顺利送达父皇手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床沿,小燕子便被晴儿嫂嫂唤起。今日,晴儿嫂嫂带着笑意,手中拿着软尺,为小燕子仔细测量了颈根、胸部、腰部、臀部以及中腰的尺寸,甚至连身高与体重都一一记录。小燕子不解地问道:“晴儿嫂嫂,为何要量这些呢?”晴儿嫂嫂轻笑,眼中满是温柔:“傻丫头,你与永琪的大喜之日将至,他正忙着根据你的尺寸设计一套独一无二的嫁衣呢。”闻言,小燕子方才明白近来永琪为何总是行色匆匆,原来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筹备这场婚礼。想到这里,她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甜蜜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期待。
经过了十日的漫长等待,那封承载着远方消息的信件,终于从云之南,大理的古城,穿越千山万水,抵达了繁华的京城。正是午后时分,尔康刚从紫禁城的重重宫门中走出,返回位于学士府的家中。恰巧遇见家仆正从信差手中接过一封书信。出于好奇,尔康便询问这信从何而来。信差恭敬答道:“此信乃由云南远送而来。”听闻此言,尔康心中一喜,急忙高声唤道:“紫薇,紫薇!快来瞧瞧,有人从云南给我们寄信来了!”紫薇怀抱着幼子东儿,见尔康如此兴奋,不禁莞尔,轻声嗔怪道:“尔康,你都已经是东儿的父亲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这般沉不住气呢?”话语虽带责备,但眉眼间的笑意却泄露了她心底的欢喜。
尔康语气平和地说道:“紫薇,你先别激动,这封信是从云南来的。”紫薇闻言,想到可能是小燕子的消息,不禁轻笑出声,却又忍不住带上了几分戏谑。尔康见状,佯装生气地嘟囔了一句:“你还笑我!”紫薇心知肚明,眼眶瞬间湿润起来,嘱咐尔康照顾好怀中的东儿,自己则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信封。信中不仅有小燕子和金锁的笔迹,还有一封来自皇阿玛的亲笔信。当她展开永琪的信时,得知小燕子与永琪即将完婚的消息,不由得泪如雨下。紫薇哽咽着告诉尔康:“他们终于要成双成对了。”尔康温柔地拥抱着紫薇,轻拍她的背,安慰道:“这是好事一桩,别哭啦。我们赶紧带着东儿去会宾楼,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