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杂志带来的赞誉如同潮水,汹涌而来,又渐渐退去,只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些坚实的印记——几家颇具分量的媒体发出了深度专访的邀请,两个注重品牌调性而非纯粹流量的高端代言也递来了橄榄枝。沈千冰的名字,以一种全新的、带着沉静力量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的核心。
然而,沈千冰并未沉浸在这复出后的“成功”中。那份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定力,让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她婉拒了大部分纯粹曝光性质的商业活动,只保留了少数几个与自身气质契合、且能尊重她创作理念的合作。
她的生活节奏变得清晰而稳定。上午是雷打不动的阅读和观影时间,她像一块重新吸水的海绵,贪婪地补充着在“隐退”期间错过的知识和灵感。下午则用于身体管理——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了保持镜头前完美体态的苛刻训练,而是真正关注身体感受的普拉提和瑜伽,偶尔也会在林浩轩的陪伴下,去郊野公园长时间散步,让双脚重新感受与自然接触的踏实。
她甚至报了一个陶艺班。当林浩轩得知这个消息时,有些意外。
林浩轩怎么突然想玩泥巴了?在花圃还没玩够吗?
沈千冰正在整理她新买的素色亚麻衣服,闻言抬起头,眼中带着一种纯净的兴致。
沈千冰不一样。在花圃,是和有生命的泥土打交道,看着种子破土、开花,是一种向外的创造。而陶艺,是和沉默的陶土对话,是把内心的形状,靠双手的力量显现出来,是一种向内的探索。
沈千冰我觉得……这很有趣。
林浩轩不再多问。他欣赏并且保护着她身上这种重新焕发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这种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被一封精美的邀请函打破。国际A类电影节——“金桐奖”组委会发来正式通知,《春日迟迟》成功入围主竞赛单元,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多项重要奖项。
消息传来时,林浩轩几乎是冲进沈千冰的陶艺工作室的。她正系着沾满泥点的围裙,专注地对付着拉坯机上那一团不断“叛逆”扭曲的陶土,试图让它变成一个理想的碗状。
林浩轩千冰!入围了!金桐奖!
沈千冰的手微微一颤,那个本就摇摇欲坠的“碗”瞬间塌陷下去,重新化为一团混沌的泥坯。她却没有丝毫懊恼,只是缓缓停下机器,抬起沾着点点泥浆的脸,看向林浩轩。她的眼神里有瞬间的空白,随即,一种极其复杂的光芒缓缓点亮了她的瞳孔——有惊讶,有喜悦,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近乎庄严的确认。
沈千冰是……《春日迟迟》?
林浩轩对!王导刚来的电话!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还有……最佳女主角!
“最佳女主角”这几个字,像石子投入深潭,在她心中漾开圈圈涟漪。她低头看着自己沾满泥泞的双手,这双手曾经在花圃里播种、除草、抚摸花瓣,也曾经在剧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注解,如今,它们正在与最原始的陶土搏斗。这双手,似乎串联起了她从谷底到新生的全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