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少年歌行:画船听雨眠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刘些宁  刘学义   

罪己诏,琅琊兵变.

少年歌行:画船听雨眠

……

明德帝凝视着眼前的一幕,深邃的眼眸中流露出无尽的疲惫与沉重,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有力……

明德帝瑾宣。

瑾宣瑾宣在。

瑾宣大监恭敬地回应,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

明德帝宣旨。

明德帝的声音虽轻,却如同一道雷鸣,震人心魄。

瑾宣大监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瑾宣旨从何来?

明德帝淡然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明德帝孤念,你宣。

瑾宣急忙垂首……

瑾宣遵命。

明德帝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谋逆之案。

明德帝轻声开口,声音虽小,却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

瑾宣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谋逆之案。

瑾宣内功深厚,朗声念道,声音洪亮,穿透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在场的众人无不抬头望向明德帝,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他们无法猜测明德帝接下来的意图。

明德帝属孤误判。

明德帝紧随其后,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愧疚。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就连一向冷静的兰月侯也面色大变,脱口而出……

兰月侯皇兄,你这是要下罪己诏!

君臣错位,天灾难测,政权危难。

唯有在这三种极端的情况下,帝王才会颁布罪己诏,自省过失,以告天下。

然而,罪己诏的颁布极其慎重,帝王的过失将被一字不漏地记录在史书之上,流传千古。

自北离开国以来,从未有皇帝颁布过罪己诏。

明德帝念。

明德帝见瑾宣愣住,沉声催促道。

瑾宣不敢再迟疑,继续高声宣读……

瑾宣属孤误判。

琅琊军中顿时响起一片哗然,众将士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叶啸鹰放下手中的刀,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明德帝琅琊王萧若风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却惨遭奸人所害。

明德帝现奸人已然伏法,旧案昭雪,赐其谥号‘达’,重入太庙,香火十年盛之不断。

明德帝其子萧凌尘承其爵位,袭琅琊王,赐宣武将军,可重召琅琊旧军,并三军之外,直隶帝王。

明德帝其女萧凌姝,加封永嘉公主,受长公主同等待遇。

明德帝孤听信谗言,误杀爱弟,愧悔无地,每三日便赴太庙奉香,至死方休。

明德帝每说一句,瑾宣便随之宣读一句。

整道罪己诏宣读完毕,明德帝轻轻咳嗽了一声,瘦弱的身躯摇摇欲坠,若非瑾宣及时搀扶,恐怕早已倒下。

台下的琅琊军士兵们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明德帝竟然会颁布罪己诏,为琅琊王昭雪。

一时间,他们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仗,还打不打了?

萧凌姝和萧凌尘转过身,弯膝跪倒在地,朗声道:“臣,领旨!”

罪己诏,乃是帝王颁布给天下人的诏书,谁敢领受如此沉重的诏书?

萧凌尘重新站起身,面向琅琊军,高声说道……

萧凌尘我父帅琅琊王萧若风为平乱国之灾,自污入狱。

萧凌尘当年天启城乱之夜,乃我、姐姐与父帅亲手谋划。

萧凌尘我父帅为国之安定,舍弃一身荣耀,自污入狱,最终在法场上自刎以定天下。

萧凌尘尔等为我父帅马后之兵,不以将军之令为首,反而兵指皇城,谋乱天下,如何配得上琅琊军三字?

萧瑟还不是你们把他们带来的。

萧瑟在一旁冷冷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掩饰的愤怒。

萧凌尘低声道……

萧凌尘要不是这样,这几个老太监能相信我们吗?

雷无桀也低声插话……

雷无桀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候,你们还有心思互相抱怨?

琅琊军的士兵们自然听不见这些低声的争执,他们只听到了那道自北离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罪己诏,以及萧凌尘的朗声高呼。

昔日的三神将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们的小王爷萧凌尘和小郡主萧凌姝这一边,带着手下能掌控的兵马退让到了一边,放开了禁军的路。

然而,真正的大军仍在叶啸鹰的控制之中,这位金甲将军在那一声长啸之后,再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良久,他掉转马头,缓缓地向宫门行去。

直到这时,他才终于仰天说了一句……

叶啸鹰大将军,为什么你就这么不想当皇帝呢?

但他的话音很轻,士兵们也不敢靠近,最终无人听见这句话。

明德二十二年,这场被后世称为“琅琊兵变”的惊天谋逆案,终于以金甲将军叶啸鹰率军退出天启城而告终。

史书上的记载是,三位老大监伪造龙封卷轴,煽动昔日琅琊军旧部起兵谋反,最后琅琊军在琅琊王萧若风的率领之下杀死叛党,功过相抵。

明德帝也终于承认了当年的琅琊王谋逆案乃误判,颁布罪己诏恢复琅琊王的名誉,并进行自惩。

但萧凌尘很快便指出,明德帝的误判并非无因。

当年,萧若风为了防止被奸人利用,故意做了许多自污之事,天启城乱之夜也是他一手策划的。

史书上最终的结论是,琅琊王谋逆案得以昭雪,浊心、浊洛、浊森三位老大监,以及掌剑监瑾威被当场诛杀,掌印监瑾言下落不明。

萧凌尘则继任琅琊王位,掌管琅琊军。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最终战死者竟只有百余人,堪称奇闻。

至于那份真实的龙封卷轴,上面究竟写着谁的名字,已无从得知。

毕竟,无论外界如何传言,它的两次公开机会,都被两任琅琊王亲手撕毁了。

后来,茶楼里流传出几个版本的故事,有的说龙封卷轴上写的是萧若风的名字,他才是正道大统;有的说上面其实一个字都没有,太安帝临死前根本来不及写下任何字迹。

但这些故事,终究只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史书中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

例如,北离另外两支最为重要的军队,在这场叛乱中竟然悄无声息。

尽管它们曾浩浩荡荡地前来,却在半途被本应守卫天启的王离天军截住了去路。

王离天军仿佛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北上,阻断了这两支军队前进的步伐。

这一切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操控,使得原本纷乱的局面突然变得清晰而简单。

至于这只无形的手究竟是谁,那一袭绿衫或许已经暗示了答案。

一个月后,叶啸鹰忽然宣布告老还乡。

以他的年纪而言,这一决定确实显得有些早。

然而,没有人对此表示疑问,因为这已是最好的结局。

与此同时,萧凌尘入宫觐见明德帝,两人进行了整整一夜的秘密会谈。

长公主在萧凌尘离开后,也入宫一趟,手中紧握着一卷不知名的卷轴。

她来到明德帝面前,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将卷轴展示给皇帝看了一眼,随即用内力将其击成粉末。

没有人知道卷轴上究竟写了什么,有人猜测是先帝留给长公主的密诏,也有人认为是明德帝给予她的某种承诺。

然而,这些已经不再重要。

与此同时,天启城内展开了密集的搜捕行动。

除了大理寺派出的人手之外,赤王萧羽、白王萧崇、永安王萧瑟以及琅琊王萧凌尘也都派遣手下四处寻找瑾言。

因为他手中还握有一卷卷轴,上面记录着众多权贵的名字。

没有这些人的支持,琅琊军不可能如此顺利地踏入天启城。

……

上一章 故人之子. 少年歌行:画船听雨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销毁密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