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分,天策帝特意吩咐人将另外两位皇妃及她们的子嗣召来。姜倾盘被众人簇拥在席间,一时间眼中映满了各色面孔,竟不知该看向何方。
姜倾苒聆听天策帝逐一介绍,心中默默地整理着信息。身穿明黄袍服的少年是皇太子紫渊,是皇后之子,现年八岁,为众兄弟姐妹中最为年长者;紫色衣衫的则是二皇子淮暮,六岁,乃皇贵妃之子。坐在霜妃身旁的璟韵,她已然熟悉,而在璟韵身边,那位与她年龄相仿的,则是璟韵的兄长寞泉,只比璟韵早出生三日……
“久闻长公主风采无双,今日得见,果真盛名之下无虚士。”惠仪皇后语气平和地说道。姜倾苒的目光在众人之间流转,最后停留在了皇后身上。但见皇后凤眼含情,面若桃花,唇如朱砂,皓齿明眸,一举一动皆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华贵气质。虽然少了霜妃那份柔美温雅,但她独有的那种端庄与大气,同样让人感到亲近而尊敬。而皇贵妃则另有一番风韵,她发髻高绾,身披轻盈的罗衣纱裙,仪态万方,眉黛如远山之青,眼波似秋水般清澈。即便在明艳照人的皇后面前,她也毫不逊色,仍是京师中屈指可数的绝色女子。由此可见,天策帝所钟爱的,不仅仅是外貌上的美丽,更是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非凡气质与风度。
姜倾苒微笑着启唇:“皇后与二位皇妃果然姿容绝世,我这皇弟能迎娶如此三位既娇艳动人又温婉端庄的佳人,实在是天大的福分。”无论这些突然出现的角色究竟是敌是友,暂且以友相待,至少可以避免眼前的是非纷扰。
天策帝听罢姜倾苒的夸奖,不禁轻笑出声。他的后宫之中仅有三人,每一位都是他精心挑选而出,不仅容颜绝世,性格亦是各有千秋,卓尔不群。
姜倾苒与三位皇妃言笑晏晏,气氛融洽。她怀中的璟韵活泼好动,时而撒娇要吃这盘中的糕点,时而又伸手去抓那碟里的果仁。另一边,寞泉和淮暮依偎在紫渊身侧,三人之间流露出一种难得以真心相待的情谊。三位皇妃之间的对话轻松愉快,丝毫不见勾心斗角之态,更无半分暗潮汹涌。这一切令姜倾苒心中颇为诧异——按照她过往所接触的宫斗剧中常见的桥段,后宫女子们应当是表面和气、背地里却各怀鬼胎,甚至就连那些尚未成年的皇子也得早早学会尔虞我诈。然而眼前这一幕却显得如此不同寻常,究竟是何种原因造就了这般景象?
晚膳过后,几位皇妃各自带着皇子准备返回寝宫,唯独璟韵赖在姜倾苒怀中不肯离去,任凭霜妃如何哄劝也无济于事,这让霜妃感到十分棘手。皇后见状,缓步上前轻拍霜妃的手,随即从紫渊手中取过一块饴糖。紫渊顿时大哭起来:“母后偏心!抢渊儿的饴糖去哄璟韵妹妹!”皇后轻轻敲了敲紫渊的头:“不许哭,一块糖而已,回头母后再给你买新的。”紫渊闻言哭得更加伤心。皇贵妃见此情景,急忙从淮暮手中拿过饴糖递给紫渊,淮暮见状,也跟着大哭起来。霜妃只好又去安抚淮暮,场面一时陷入混乱。姜倾苒怀抱璟韵,璟韵仍旧大哭不止,不愿离开;皇后手持饴糖试图哄璟韵随霜妃回去;皇贵妃则用淮暮的饴糖安慰紫渊;霜妃半蹲着身子,尽力安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淮暮。在这纷乱的场景中,寞泉依偎在天策帝身旁,似有所思。或许是觉得众人都在哭泣,自己不哭显得不合群,便扭头抱住天策帝的脖子放声大哭。天策帝面对一片哭声,看着三位皇妃耐心地哄着并非自己的孩子,不禁头痛不已。就连姜倾苒也是满脸无奈,原本只是想将小璟韵送回霜妃身边,怎料竟演变成如此局面。
守候在门外的几位贴身丫鬟闻声匆忙闯入,映入眼帘的景象令她们不由得面面相觑,犹豫着是否应当上前。身旁的烬公公望了望已被吓得呆立不动的七云,露出一抹略显尴尬的笑容——对于这般情景,他早已习以为常。
天策帝几乎要崩溃了,这几个孩子为何总是动不动就哭作一团?姜倾苒满面愁容,怀中的小璟韵紧抱着她,几乎要把她的脖子勒紧。她不禁暗想,若是为了图个清净,或许真不该留在宫中。这几个孩子,着实让人感到无奈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