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苍元和五年,文宗萧桓与太子先后病逝,尚在襁褓中的皇太孙萧麒即位,改年号为圣历。辅政已久的皇后周姁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独掌大权。
同年,原侍郎沈秉烛之女沈清欢被册立为皇后,印证了国师预言。
凤引九雏,天下太平。
“儿臣听闻母后哀国师之仙逝,凤体欠安,故抄经到天明,祈求母后康复。”萧重
“贤王有此孝心,哀家心甚慰啊,这也是张相你这个老师教得好啊。”太皇太后
“臣不敢当,这都是贤王殿下孝悌忠信,宅心仁厚,天性使然。”张行微
太皇太后将手里的经书交给旁边的女官徐婉,点了点头,明显非常满意萧重的做法。
“沈卿今天没来上朝。”太皇太后
来罗织沈大阁领公务繁忙,屡立奇功,大概是无暇上朝吧。
“内卫府阁领沈渡到!”
黑衣锦裘,少年英姿。沈渡为内卫府大阁领,是太皇太后身边的近臣,又是当朝皇后的亲兄长,自然是人品贵重,颇受重视。
沈渡太皇太后。
“沈卿请起。”太皇太后
沈渡启禀太皇太后,臣刚在内卫府忙着审理百名孩童失踪案,嫌犯皆已招供。来迟一步,请太皇太后恕罪。
“此案闹得襄安城人心惶惶,把此案交给你办,果然没错。沈卿啊,说来也巧了,张相一大早提前替你向哀家讨赏了。”太皇太后
“这沈大阁领每每力挽狂澜,实乃吾辈之楷模呀。”张行微
沈渡多谢张相记挂,内卫职责所在,沈渡无需奖赏。
“张相同内卫府向来势同水火,如今这是化干戈为玉帛了?”永安公主
“永安。”太皇太后
“儿臣知错。”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自知言语有亏,立马行礼认错。
“文武官员如此和睦齐心,这是哀家之幸啊。沈卿啊,哀家今日要赐你一门婚事。”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给沈渡赐婚的消息一时间便传遍了整个朝堂内外,当然也包括身在后宫的沈清欢。
沈清欢张相怎么会这么好心,突然就关心起哥哥的婚事来了?
沈渡管他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沈渡每每进宫必要来凤仪宫中看望沈清欢,外人都说他妹妹命好,不用跟他一起为世人所辱骂。可他知道沈清欢并不高兴,花样年华却埋葬深宫。
沈渡国师祭奠那日,我会派人全程护送,最近襄安城不太平,我亲自护着你才放心。
沈清欢哥哥安排就好。
家常也叙过了,茶也喝了,沈渡公务繁忙就先行告辞。只是他有一句话想提醒他这个没心眼的妹妹。
沈渡御察司的茶以后少喝为好。
御察司中丞来罗织,人称“黑罗刹”,行酷吏之举。长得一副谦谦君子样,实则心狠手辣。不知道他是怎么攀上沈清欢的,但是他要给傻妹妹提个醒。
那来罗织可不是什么好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沈清欢你以后还是少往我这里送礼吧,已经被我哥发现了。
来罗织那又如何,我的茶不好喝吗?
沈清欢他让我少喝你的茶。
来罗织存的什么心思,沈清欢不是不知道。人人都说做臣子就要做上位者的宠臣,来罗织就另辟蹊径。比起老辣的太皇太后,还是小皇后比较有趣。
而且她还是沈渡的妹妹,就更加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