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好,真的很高兴你能点进来,我是一个小写手,平常给一些小网站供稿。不过为了盈利而写的文章需要遵从非常多的条框,且大多数情节和描写需要顺从大流。那种机械式的写作已经在逐渐磨灭我最初创作的热情。
我打算为了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心,不计收益地去写一部长篇的小说,作为我学到的知识的一些总结,也希望能在这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我自己的困惑(同时满足一下我的赛博录音癖)。
这本小说是是一本非常私人的作品,如果你能认真看,那您就是我的主人了。
随时欢迎讨论,如果能骂我那就太棒了。
【1 赤道雪山脉下不可思议之墙】
“你好,现在是早上八点三十分 ,亲爱的吴茗世,驹旅为您服务。”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吴茗世睁开眼睛,隔着睡袋,她听到雷声和雨声。
拉开一个口子,帐篷里篝火还在噼噼啪啪,帐篷外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布料,远处黑白色的雪山和山下点稀树山坡一片灰暗迷蒙。
该走了。
还好吴茗世是在一颗树下扎营的,树在收拾的时候帮她挡了点雨。她熄灭篝火,收好行囊,扣上兜帽,沿着路继续行进。
碧绿的草在脚下断裂,红色棒状菓荚的香肠草旁围着一群白花蝶。
吴茗世脚下的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路,沿着湖边一直绵延到远方,有人想在这里重建家园。
她经过了几堵断墙,断墙的砖是灰色细腻的沉积岩。
“灰岩。”吴茗世记录。
眺望过稀疏的松树林,河流中央有一根石柱,石柱上立着一个白色的雕像,雕像旁还有一个圆形的石台。
雨停了。
吴茗世涉水走进河中的沙洲,以便离石柱更近。石柱旁的湿地上散布着黄色和粉色的花,雪白的苇草很茂盛,水上漂着睡莲。
吴茗世拿出相机拍摄了一下这些植物。
石台顶是木质的格栅,阳光穿过隔山孔打在水下。石台有一个入口,入口处向里看,可以看见中间一个方形的一小片石墙,石墙中间开了一个椭圆形的拱门,拱门里挂着已经发黄的爬山虎,拱门下有一个方形的圆形台子,周围似乎是凹陷的,台子和外部有一个木桥相连。吴茗世注意向台子周围的凹陷里看,发现里面有楼梯往下。
吴茗世抬头观察石台顶上的白色雕像,看起来是白色大理岩雕的,是一个女人,一只手张开,一只手拢在胸前,拢在胸前的手上似乎堆积了一些尘土,还长出了一朵红色的香肠花。两只手臂上都长羽毛,女人的裙子也是花苞形状的。石柱和石墙似乎都是会研制的,还掺杂了一些页岩和泥岩,风化很严重,外层触摸都会有风化的岩块脱落。
吴茗世放下包,走进水里,游到了石台里面,那个楼梯一直往下,她戴上护目镜,潜入水中,楼梯的墙壁上还有一些灯,但是已经损坏了,她拍了照片。楼梯不断向下延伸,但是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出现,一直到吴茗世快要憋不住的时候,楼梯依然没有结束。
吴茗世继续讲下,终于到了底层,但是楼梯只是戛然而止,地板和石材的质地是一样的。
她冲出水面,大口呼吸。缓过来之后背上包,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个地点的位置并取名:【78.56-花园,淹没的废墟】,她还记录了在这个地方看到的情况。“石台内部的楼梯一直向下延伸,有五层。无地下室等。”
吴茗世在这边的湖边也发现了石路,也分布有破碎的石墙,沿路还有木质栅栏,在一个栅栏有一盏挂着的灯,和在石台内部楼梯墙上看到的灯是一样的,但是更破旧了。
前方的山坡上有一小块地区的松树林枝叶枯稿。起风了,风从南方吹来。
前方50米处左右出现了一个木桩,目测砍伐年代已久远。
再往前将近100米处看到了更多的木桩,还有地上的断掉的原木。
继续向前走湖,另一边的是专路和这边的石砖路交汇成为一条路,通往雪山。
风更大了,暴雨倾斜着落下,雷声再起。
路边有白云质灰岩露头。
小路曲折,盐山坡而上,远远地看得到灰黄色的遗迹。最近的一个单独的石柱形状像剑柄,质地为砂岩。吴茗世拍了一个远景。 更远处废墟,呈同心圆排列,内部是一个圆形的台子,外部有拱门,目测5到10米高。吴茗世测量了一下,拱门宽6米,高13.47米,石柱直径2.31米左右。
石台中央也有一个拱门,拱门上也挂着发黄的爬山虎,和在淹没的废墟里看到的样式一样,圆形石台似乎也有一条楼梯往下,但是里面已经填满了土。沿着山坡往上,还能看到一个更薄一点墙,墙上有门形口,这似乎是窗户。吴茗世测量了一下,宽3米,高7.68米。她绘制了一个简略的示意图。
吴茗世记录点位:【78.57-花园,废墟】。
砖石路继续向上,沿路不再有木质栅栏,而是变成了石质的,路愈发陡峭曲折,从上坡往下看零星分布着更多的石柱和石墙。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雪片落下。
突然,前面一座石墙挡住了砖石路的大部分通道,吴茗世从旁边过去。
砖石路到了这个矮山的山顶,然后向下延伸,在前面还有更高的山,路又径直往更高的山里去了。
吴茗世在山顶徘徊了一下,绘制了这部分山坡上石柱和石墙的分布图。
下到山谷,路上有一个破碎的拱门,似乎专为砖石路留出了门,吴茗世拍摄了照片。
沿着十路向更高的山上走,迎面有几根已经腐蚀的木棍插在地上,吴茗世蹲下观察,土壤里可以摸出一些碎布料,它们极其轻薄,轻轻搓一下,就化为粉末。
再往上走就不是砖石路,而是泥路了,它已经许久没有被走过,大雪覆盖一切。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云像是火,天深蓝色,风刮着雪往北方去。
泥路原本向西延伸,到了山顶,就拐了弯向北去了。吴茗世站在山顶向北眺望,惊讶地发现,对面更高的山上可以看见更多的泥路,印刻在雪山洁白的身体上,四通八达,像是爬虫在泥岩上留下的虫迹化石。
越过山顶,远远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砂岩石筑群,呈现一个方形的阶梯式模样,最引人注目的是后方一个底下为三角框,往上为直上的两个石柱。吴茗世拍下了照片,石柱和石墙上分布着爬山虎,青绿色的。它们所围绕着的食台的正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入口。吴茗世能闻到霉菌的气息。
往下有两层,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正前方的墙上有金色的神像。吴茗世拍了照。
两边的墙全部倒塌了。
她离开,沿着泥路又翻过一座山,眼前的景象让她停下了脚步,浑身震悚。
一整列高约百米的尖锐石刺规律的排列刺向天空,像是脊背龙骨的化石。
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不可思议之墙。
地下的岩石像是橡皮泥一样,被搓成了一个又一个尖尖的角,然后被整齐排列,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人能解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吴茗世迈着颤抖的双腿走到它们身边,伸手触摸岩石被扭曲的纹路,就连里面的矿物解理都被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扭曲了。石英的油脂光泽被有规律的弯折,角闪时的六边形变成了倒置的心形,柱状也被扭曲成了v状。
吴茗世掏出地质锤,砸向不可思议之墙。颤抖的手几乎握不住锤子。
她观察每根石刺,尽量把每一种扭曲岩石都敲了块标本。
时间流逝,夜幕降临,她原地搭了帐篷,躲进睡袋,火光中观察已经收获的标本。
“这怎么可能。”吴茗世呢喃。
她手里的,就是活生生的奇迹。
吴茗世在笔记本上记录了点位:【78.不可思议之墙】
一夜无眠,暴雪击打帐篷布。
第二天醒来,不可思议之墙的阴影洒在她的身上,直到今天,吴茗世依然是无神论者。
她继续昨天没有完成的采集,时间又过了一天。
这里一共有41跟石柱,直径在51米到三十米不等,高度在237米到36米不等,走向90°,倾角0°。强从山顶成一个弧形向山下延伸,在山脚的尽头有一个石台,石台上有一个灰岩之石,像是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身后还有翅膀,雕像风化很严重,面容和细节已经完全看不清。
是时候离开了,吴茗世已经在地面逗留了整整三个月,身上的食物只能勉强够她抵达最近的天梯,她不能再做任何逗留。
按照电子罗盘的指向,她一路向北走,沿途经过烧焦的废墟,枫树林。她需要横跨55公里,一直到雪山的背面。
沿途路过一个废墟,废墟上立着龙的大理石雕像,远远地吴茗世就看见石柱间有火光。
吴茗世拔出腰间的枪,没有看到人影,她向后退绕路走开了。地面上没有人值得信任,而对方居然还敢亮火,要么是疯了,要么是对自己的实力十分有自信。
绕路花了她一些时间,在第七天,她在山顶上看到了远处一根从天上垂下的细线,那就是天梯,细线其实是宽2米的天际电梯轨道。
天梯的地端是一个铁房,她找到铁房子上一个突起处,按特定的方法划拉了一下,凸起出的铁盖就翻开来,露出一个光滑的黑面,吴茗世把自己的身份证放上去。
“欢迎您,吴茗世女士。”微弱的机械音说,“您离开时报备人数为:1人。请仔细确认,现在包括您,周围人数为:1人。”
“我确定。”
“请回答:您落地前的身份,是什么?”
“好的。我是箕水豹区32城居民,汉海拍卖行雇员,吴茗世,编号22231003157。”
“请回答:您雇主的名字。”
“好的。我的雇主是:汉海拍卖行的徐畅先生。
“请回答:您爱人的名字。”
“好的。我未婚。”
“请回答:您最近是否梦到您的父母?”
“好的。没有。”
“请回答:您最近是否见到过清晨从窗外射进来的阳光?”
“好的。没有。”
“请回答:您在地上是否见过您的同类?”
“好的。没有。”
“请回答:您是否喜欢小孩?”
“好的。我喜欢。”
“请回答:您是否喜欢茉莉花茶的香味?”
“好的。我喜欢。”
“你想过死吗!”
“没有。”
铁房间打开了一个门,吴茗世走进去,门关上了,温暖的女声播报:“请进入电梯。”
吴茗世走进电梯里,在座椅上坐下 扣好皮带。
电梯门关闭,在机械的碰撞声中升空,惯性把吴茗世死死压在椅子上。
熟悉的半小时过去,电梯门打开,吴茗世解开皮带走出电梯,女声温暖地播报:“吴茗世女士,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