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听到故人的消息,已是许多年后。
墨发青衣,白簪玉砌,身修笔挺,当真是玉树临风。
羽扇轻摇,带起时间的波纹漾动。
已是入秋,黄叶层染,隐却山丘于峰峦之间。
下一次,不知何时才为归期。
也许是六月大雪,又或是夕阳东去。
"帮我打理好田地,等我归来。"
诸葛亮交代了书童,看他一蹦一跳得为自己送行。
"先生,早日回来!"
抚上路口的青石。
卧龙岗...再见了。
亮需追随主公,即便与明月背道而驰。
我相信,宽宏者可济天下。个人情怀,不可阻其大业。
联吴抗曹,诸葛亮是在这时看见他的。
白绸红带,墨瞳黑发,面如美玉,目似桃花。
江东都督,果然名不虚传。
江东流传有一句,曲有误,周郎顾。
周郎与小乔年少相伴,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战火纷飞中,一条生命的陨落和千万家的分崩离析着实普通。
当然,诸葛亮关注的并非江东大都督的外貌,掀起内心惊涛骇浪的,还是他手上….有一枚红色的玉扳指,以及那与故人极为贴合的字。
周瑜,字公瑾。
他不想相信。
他不能相信。
可他必须……承受真相。
他不明白,为何有缘人终无份。
他不甘心,为何与知己再见,是在乱世中的敌国。他曾幻想,在拜师学艺以后,能寻到一个好的主公,可游天下而重遇知己,共同为正义而战。只可惜,还没等到这个机会,故人早已与自己越行越远。
那一天,浑浑噩噩。
回到军帐中,浑身仿佛失了力气,只得倚在墙上,手心已是冷汗泠泠。
无意瞥见章武,剑柄上挂着的剑穗,此刻如此扎眼。
诸葛亮拾起玉佩,瑾字刻于白玉之上,隐于两片玉石之间。
二玉之间的缝隙虽小,却仿佛将一生都隔远了。我们也是。
看上去沟壑并不大,实则,我们的一生都注定不会再成为知己。诸葛亮拾起玉佩,瑾字刻于白玉之上,隐于两片玉石之间。
二玉之间的缝隙虽小,却仿佛将一生都隔远了。我们也是。
再一次相见,是在东吴朝堂上。
"张谋士之言差矣,刘皇叔乃汉室后裔,胆量气魄非同常人,是人心所向。东吴不肯连蜀抗曹,那曹军的千军万马,尔等,有把握吗?"
有谋士捋捋胡子。
"小儿休得猖狂!
依汝之言,岂非东吴必败?
这将我江东脸面放于何处?"
轻摇羽扇。
"先生此言差异。即然江东有脸面于台面上,那先生何妨即刻率兵出征,大破曹军?
难道以江东之力迟迟未出兵,莫非是以江东之力,不可大败曹军乎?
既然如此,先生为何如此大言不惭,
如此出言似乎比江东兵马还要强悍。
如今东吴危在旦夕,先生还是速速投降吧,免得曹军兵临城下才手忙脚乱地投降插旗,尽早准备,岂不快哉?"
那谋士的脸憋成了猪肝色。
"先生既然不答,亮便当先生默认,还请先生代表东吴尽早投降。"
"我蜀军还是不效仿先生了。"
整个朝堂上剑拔弩张。
清冽的笑声打破了宁静。
"蜀地军师果然名不虚传,周某佩服。"
周瑜眼中流露出欣赏。
不错,蜀地并非一群懦夫。
重点是,想的与我相同。
孙刘联手,方有生机。
有意思的蜀地军师…是棋逢对手,可周瑜清楚,更为刀光剑影。
孙刘联盟又如何?天下三分,终是任何一方都为敌人。
tip:本人文化不到位hhh…采用了舌战群儒的场面!本章选取了小乔病逝(em…可以算参考了妙姐对小乔结局的处理!抓耳挠腮感觉自己是拼接怪…),以及亮亮的首秀!下一章节是鱼鱼亮亮共同亮相,还有一只卑微想相认内心挣扎的亮亮!至于会不会掉马呢?嘻嘻看天命(今晚甩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