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很多很多年前的故事。
若是用作小说的开篇,应该是以long long ago作为开头。
从德国去往美国留学的贵族少年,来到了当时的唐人街,遇到了当时从中国远道而来,同样抱着留学目的的普通少女。
和那位可以毫无顾忌地不为金钱方面的事情操心的少年比起来。
那位特意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这里留学的少女,显然就没办法像他那样洒脱自在,金钱以及族人们发展带来的压力始终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人们常说,海外的唐人街是一代又一代漂泊在外的中国人,凭借着血汗与勇气在异国他乡拼杀争夺下来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立足之地。
这话细细想来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那位从华夏故土远道而来的少女,带领着一众自愿追随她的族人,一同踏上了这片对他们而言全然陌生的异国土地。
一路走来,似乎只有身处在唐人街,面对着那些说着相同语言,有着相似面孔的同胞时,才能让他们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感受到几分难得的安定。
可若真想要在这里扎下根来长期发展,让族群的未来能一步步做大做强,始终这样蜗居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脚跟,求得生存。
那位少女果断联合起身边的族人,动用了当初离开家族时拼尽全力抢夺下来的那笔钱财,在合适的地段盘下了好几块土地。
随后,他们齐心协力将这些土地改建成了一间间规整的店铺,以此作为整个族群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的根据地。
他们白天是店里面的伙计,推出一位忠心的族人作为店铺表面的话事人,晚上则收拾收拾,直接居住在店里。
家族小作坊,1楼早上是早餐店,中午是饭店,晚上除了晚餐还是个夜宵大排档。
可是背地里面,干着老本行,既可以帮人鉴定古董,百分百准确率。
价格够高,也能带着你一起去寻宝。
运输货物,送到他们手里,能够平平安安,不出任何意外的到达目的地。
别管黑道还是白道,钱到位了,解决都不是问题。
上到几十岁的长辈,下到十几岁的孩子,不管是信誉,能力,都不需要担心,大家齐心协力,没过多久,竟然还真打出了名号。
海外唐人街的美食在当地向来声名远扬,种类丰富又充满地道的中式风味。
那位在德国留学的少年在听过朋友们的热情推荐后,心中充满好奇,便跟着大家一起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唐人街。
也就是在那一次的探访中,少年偶然认识了一位在店铺门外一边做面包,一边卖面包的女孩。
看得出这女孩应该还不怎么会做,做出来的面包模样丑得不忍直视,浑身看起来脏兮兮的,头发,脸蛋,衣服都或多或少沾上了面粉。
不过那双眼睛非常明亮,耀眼,就如同他妈妈喜欢的钻石项链一般。
他就那么一眼注意到了那女孩,甚至不顾朋友的劝阻去那店里买了好些面包。
回到住所以后吃着那些面包,那味道真的,和那过山车一样,有时候还不错,有时候难吃到爆,不过他并不后悔。
甚至心里沾沾自喜,这也算是他们有交集了吧,下次见面她会记得他吗?如果不记得怎么办?他要不要提醒一下她。
说什么好呢?说我是那个一次性买了你很多面包的男士?
不不不,这似乎不太绅士,一点也不矜持,听说东方的女性都比较腼腆矜持,她们应该更喜欢有分寸的男士才对。
后来他才从朋友们口中了解,那家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面才能知道的一件事情。
所谓的早餐店这些不过是他们的掩饰,他们实际的生意不止于此,想要交易必须去二楼,真正有钱爱吃的,绝对不会为了口腹之欲去那里吃。
便宜难吃似乎是那家店餐食的代名词,但是对于那些穷人而言,那价格是他们能够接受的,食物的量是能够让他们吃饱,能够让他们活下去的。
至于那个女孩之所以做的那么难吃,很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她真的不是干这个的。
那天之所以在那里也可能是为了接人。
由于学业上的重重压力、生意场的繁杂事务,再加上家族里需要操心的大小事宜,他的生活早已被各种忙碌填满。
这种忙碌到了极致,以至于他已经许久没有闲暇再踏足那个地方,就连每天能用来安稳睡觉的时间,也被压缩到了仅仅两三个小时。
他曾在无数个疲惫的深夜里暗自设想,他们之间的下一次见面或许要等上很久很久,却没料到这份重逢竟然以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早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