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海月说得很有道理,可可张千军还是不依。
说什么都要取一个和他一样高档次的名字。
这次倒是让张海月明白了那句“人在极致的无语之下真的会笑”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她就被气笑。
怎么,平时不见多高档次,现在倒是在她面前装上档次哥了?
亲爹都还没说话,你一个干爹说什么?
一番折腾下来,张千军这场闹剧总算平息,可张海客与张海月夫妻俩也早已没了脾气,满心无奈之下,只好按此前的商议定下孩子的名字。
从“天荷繁星”中取前两字“天荷”,再加上家族姓氏“张”与规定的“沐”字辈,最终定下了学名张沐天荷。
而按照族里的规矩,等孩子年纪过百岁以后,为便于日后在外行事,对外需改用董姓,就像当年张海琪对外用名董灼华一般。
届时会从“天荷繁星”中取后两字“繁星”,搭配董姓,由此便有了百岁以后对外使用的名字董繁星。
整体寓意为绽放自己,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在他们这类多年来始终被家族无形枷锁束缚着的人眼中。
这个凝聚了心意的名字,早已是身为父母的他们能给孩子最真挚、最恳切的祝福了。
她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便不需要为钱财而发愁,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她也能给她找最好的来教导她。
只不过张海月希望这孩子长大以后能自私一点,最起码要是遇到了自己心中真正喜欢的人,又或者有什么理想的话,不要顾忌那么多,上就是了。
天塌了也有爹妈顶着。
一场会议从头到尾推进得十分顺畅,各项议题都达成了预期共识,可唯独张海月散会后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像塞了团乱麻。
原因自然就是张家的4个档案馆散布在四个截然不同的地域。
长期以来它们暗中负责监视并收集各地的关键资料,而这次给族中下代取辈分,顺带安排大家未来配合吴邪行动。
因此特意召集了四个档案馆的负责人一同开会商议。
这就意味着张海月在整场会议中,至少要集中精力去听四种截然不同的带口音普通话。
毕竟几十年来,各地的工作人员早已在当地生活中被方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口音里都带着鲜明的地域印记。
张海客那带着独特腔调的港普、东北档案馆代表一口地道的东北味儿普通话,还有墨脱那边带着西藏方言特色的口音,轮番在耳边响起。
一场会议下来,张海月只觉得自己的语言识别系统都快被这五花八门的口音“轰炸”到罢工了。
可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的,或许是这些年来到处跑,每一种语言都听得懂,在哪个人说话,他回话的那一下也会下意识的说出与那人相同的语言。
直到散会的那一刻终于来临,紧绷了一整天的张海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悬在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关于吴邪心里到底藏着什么具体计划,张海月其实并不完全知晓,最多只能说隐约了解零星半点。
毕竟吴邪自始至终都没跟他们透露过太多细节,据说他这计划神秘得连胖子,小花知道得都不多。
但就在吴邪的计划正式启动的那一刻,张海月还是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可惜那会儿她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受限于健康状况,以及张海楼张海琪等人的监督,第一年的行动她自然没能跟着一同前往。
到了第二年,身体好转的张海月总算跟着参与了行动,可亲眼看到的却是吴邪计划彻底失败的场面。
他整个人狼狈不堪,脸上带着未褪的伤痕,眼神里满是颓败与疲惫,那副惨兮兮的模样让人心头一沉。
无奈之下,张海月不仅要耐着性子帮他处理后续一堆棘手的烂摊子,还得一边吐槽一边操心他的安危。
出发前说是要给他“收尸”,实则现在感觉就是尽量护着他周全,看着他别把命玩没了,顺带最好把他带回去。
那之后张海月又跟着吴邪往古潼京跑了好几趟,次数多到她甚至和张海侠他们打趣说自己快把这片荒漠里的每寸土地都“盘出包浆”了。
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凭着记忆准确避开所有陷阱,轻松找到进出的路线。
可眼看着吴邪的计划一次又一次落空,连续遭遇了好几次挫败,张海月心里的耐心也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到最后她索性决定不再跟着折腾,毕竟就算把这种奔波当成休闲旅游,常年累月扎在同一个地方打转,任谁都会觉得枯燥乏味,早就没了最初的新鲜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