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的关系模式确立后,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许宴书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一种前所未有的“平衡艺术”。
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分配,更是情感回应上的微妙拿捏。
早晨,她可能会在厨房和汪顺一起准备早餐时,收到他一个落在额角的、带着咖啡香的轻吻;转身拿牛奶时,又被活力满满的孙佳俊从背后抱个满怀,像个大型挂件一样撒娇讨要“专属溏心蛋”;张博恒则会默默将她喜欢的水果沙拉推到她面前,在她道谢时,指尖不经意地掠过她的手背,留下清浅的触感;而林孝埈,或许会靠在门框上,目光沉沉地看着这一切,然后在她经过时,伸手拽住她的手腕,将一颗剥好的、不知从哪里变出来的荔枝塞进她手心,动作带着他特有的、不容拒绝的霸道。
起初,许宴书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脸颊持续处于微热状态。
但渐渐地,她开始尝试回应。她会轻轻回握一下汪顺的手,会拍拍孙佳俊的脑袋让他别闹,会对张博恒投去一个感激的微笑,也会在林孝埈靠近时,不再下意识地躲闪,而是抬起眼,勇敢地迎上他深邃的目光。
节目组的活动依旧继续,但性质悄然变化。
一场沙滩排球赛,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而成了充满暧昧互动的大型现场。
汪顺和许宴书打配合,默契十足,赢球后会击掌相庆,他的手会短暂地包裹住她的。
孙佳俊负责搞怪和救球,满地打滚,故意把沙子弄到许宴书腿上,然后笑嘻嘻地帮她拍掉,趁机捏捏她的小腿肚。
张博恒是技术担当,冷静地分析对手弱点,偶尔会走到许宴书身边,低声指导站位,气息拂过她的耳畔。
林孝埈则是力量型选手,扣杀凶猛,每次得分后,目光总会第一个锁定许宴书,带着一种“看我多厉害”的原始炫耀。
夜晚的别墅露台,成了五人默认的“谈心区”。
他们会一起看星星,喝点小酒,聊天南海北。
许宴书常常是中心,被四人或明或暗地环绕着。
汪顺会体贴地给她披上外套,孙佳俊会挤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张博恒会坐在稍远的地方,安静地听着,目光温柔,林孝埈则可能独自靠在栏杆上,看似疏离,但每次许宴书说话,他都会微微侧头,表示在听。
这种奇特的平衡需要极高的情商和直觉。
许宴书发现,自己必须对每个人的情绪保持敏锐的觉察。
汪顺需要被尊重和依赖,孙佳俊需要被关注和肯定,张博恒需要被理解和共鸣,而林孝埈,则需要被看见和……挑衅?
对,她发现,偶尔对林孝埈的“冷言冷语”进行温和的反击,或者对他偶尔流露的笨拙温柔表示出一点点的“嫌弃”,反而会让他眼神发亮,靠近得更加理直气壮。
当然,摩擦和微妙的醋意依然存在。
当许宴书和某一个人单独相处时间稍长,其他三个人的气场就会变得有些不同。
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似乎真的在努力遵守那个“共识”。
孙佳俊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冲过来打断,可能会故意大声在附近唱歌;汪顺会找个合理的借口加入谈话;张博恒会用眼神表达无声的询问;林孝埈……可能会直接走过去,把许宴书拉走,美其名曰“有正事”,但所谓的“正事”可能只是问她明天想吃什么。
许宴书就像走在四根绷紧的钢丝上,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但她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被极度珍视和需要的美好。
这种复杂而浓烈的情感,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她开始思考,爱情是否只有唯一性这一种形态?这种建立在极致坦诚和共同妥协基础上的多重连接,是否也有可能通向幸福?
一天晚上,五人并排躺在私人沙滩的躺椅上,听着海浪声。星空璀璨,万籁俱寂。
孙佳俊突然开口,声音在夜色中显得很轻。
孙佳俊“宴书姐,你现在……开心吗?”
许宴书沉默了几秒,看着头顶的银河,诚实地回答:
许宴书“很混乱,但……也很开心。”
汪顺“混乱是正常的,我们在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张博恒“任何新事物的开始,都伴随着不确定性。”
林孝埈哼了一声,但没反驳,只是翻了个身,面朝许宴书的方向,在黑暗中,他的目光依然清晰可辨。
许宴书伸出手,在沙地上,轻轻碰了碰离她最近的、汪顺的手背,然后又伸向另一边,拍了拍孙佳俊的胳膊,对着张博恒的方向笑了笑,最后,目光定格在林孝埈的脸上,无声地传递着某种讯息。
没有更多的言语,但一种奇异的安宁和连接感在五人之间流淌。平衡的艺术,或许就是在动态中寻找静止,在混乱中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