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佩叮当,一个穿着宫装的中年美妇也走了进来。离朱猜得没错,就是她,是万贵妃。
“娘娘此举,是何意?”在经过一阵漫长的寂静后,一个官员大着胆子向万贵妃问道。
万贵妃轻轻一笑,还是那么的娴静端庄,但没有人会因此轻视眼前这个女人,或对她表现出丝毫的不满。
“陛下重病,太子又卧床不起,不能担任重任,自然要选任新的太子。”万贵妃轻声道,“自古长幼有序,庆王居长,理应入住东宫,登临大宝,众臣可有异议?”
万贵妃居高临下地望着那些大臣,就好像是看着一群蝼蚁,宋墨知道,这个以温柔贤德闻名的女人,现在要露出她的爪牙了。
没有人敢做出头鸟,尽管万贵妃和庆王看似胜券在握,但皇帝毕竟还在,万一皇帝突然好了,追究起来,那岂不是要倒霉。
文官最擅长的就是明哲保身,尽可能地让风险最小化,既然皇帝还有翻盘的可能,那就不能轻易反水。
所以,除了那些早就归顺与万贵妃一党的官员,其余的大臣还处于观望状态。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让宋墨很是奇怪,他用眼睛的余光不留痕迹地多看了几眼。不止他在看,他的大舅子朱佑旭已经看,包括那些聪明的大臣们已经观察那个人的举动。
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宰相赵玉,在朝中反对万贵妃的官员中,他是最出名的。
可令人奇怪的是,赵玉直到现在也没做出什么特别的反应,好像现在他面临的不是逼宫,而是和朋友喝茶一样。
宋墨和朱佑旭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明白了,为什么庆王能这么快进入皇宫,也没有和京城的守卫发生大的冲突,除了有万贵妃里应外合,还有赵玉的帮忙。
没有赵玉,光靠万贵妃一个人是使唤不动御林军和负责拱卫京城的大军的。
后来,赵玉的举动验证了宋墨和朱佑旭的猜测。
只见赵玉走到万贵妃面前,恭敬地向她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过头来,对面露惊讶之色的同僚和下属们说道:“太子病弱,庆王文武兼备,深得民心,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诸君还不速速拜见庆王和贵妃。”
除了万贵妃和庆王那边的人,所有人都愣住了,没想到赵玉竟然如此直接,他的话不就是摆明了,说他自己早就是庆王和万贵妃的人了吗?
“宰相大人,深受皇恩,一路青云,如此却做出此等大逆不道这举,难道大人你就不觉得羞愧吗?”一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表情严肃,厉声斥责着赵玉。完全不顾赵玉是宰相,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侍读。
听了他的话,赵玉不但没生气,甚至脸上还流露出几分赞赏。
“好胆色。”赵玉笑道,“年轻人行事急躁是常事,只要知错能改就行了,你也是一路科举考上来的,自然指控‘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吧?只要你现在站到庆王这边来,我相信无论是贵妃娘娘,还是王爷,都会对你既往不咎的。”
说着,赵玉还看了一眼万贵妃,像是在征求她的意见,见万贵妃没有阻止,赵玉更是说了一大堆“劝降”的话。
结合他那副翩翩君子的样子,像极了为了让身在迷途中的学生浪子回头的师长。
这样一比较,那位翰林侍讲倒显得有些不知好歹了。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他要屈服的时候,他却高声说道:“大人美意,下官心领了,但让下官背叛陛下,奉乱臣贼子为主,下官恕难从命。”
宋墨记得他,他叫李讷,取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五年前的进士。宋墨虽然是武将,但是姨母蒋贵妃一直都想让他做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所以要求他没事的时候,就去翰林院“学习”,好歹沾沾文气。
也是在翰林院的时候,宋墨才认识李讷的,在宋墨的印象中,他是唯一一个不歧视武将的人,尽管话不多,但每次见到宋墨的时候都十分和善,宋墨有时候有些看不懂的地方,他也耐心地为宋墨解答。
今天的他,更是让宋墨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平日里一个如此寡言的人,在这个时候却能如此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赵玉的眼中也流露出一丝出乎意料,但他依然是那副端方君子的样子,他没有呵斥他,只是退回了万贵妃的身边。
这时候,宋墨注意到庆王对身边的两个士卒使了个眼色,看着那两个士卒离李讷越来越近的时候,宋墨抓住时机,果断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