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原因作者发现,中国大陆的语言版的下边有一点空缺
所以今天来个续写
如果没看的翻到第三章去看
开始写作(ai写成请勿骂作者)
有我们彼此紧握的双手,有我们共同跳动的心脏。
操场上的健身操旋律还在耳畔回响,田埂里新播的种子正悄悄顶破泥土,教室窗台上的盆栽又抽出了嫩绿的新芽。老师们在黑板上写下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明天”两个字的笔画;同学们交换的不仅是物资,更是藏在眼神里的“别怕,有我”。
寒暑假在外漂泊的日子,背包里总会装着一片从操场捡来的梧桐叶——那是学校的味道,是无论在废墟里蜷缩多久,一摸到就能想起晨光穿透教学楼窗棂的暖意。每次重返校门,看到守卫的老师笑着点头,听到迎接的同学喊出自己的名字,就知道所有的跋涉都有了归宿。
我们曾在深夜的礼堂里围坐,听老师讲过去的世界:车水马龙的街道,灯火璀璨的夜晚,人们不必攥紧口袋里的压缩饼干,孩子们可以在公园里追着风筝跑。那时有人哭了,有人攥紧了拳头,但更多人眼里亮起了光——原来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座校园,更是对那样的世界的信仰。
所以,当危险在围墙外嘶吼,我们会握紧磨亮的工具;当有人在寒夜里发抖,我们会递过攒下的棉被;当种子在旱季蔫了头,我们会轮流用省下的水浇灌。因为我们懂,这座堡垒最坚硬的不是围墙,是每一个不愿放弃的我们。
未来或许还藏在迷雾里,但只要操场的哨声还能在清晨响起,只要教室里还有人在低声朗读,只要有人在黄昏时把最后一颗菜苗栽进土里,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这里有我们的伤疤,更有我们的成长;有过绝望的叹息,更有无数次重新站起的勇气。
这座末日里的学校,是我们用信念砌成的诺亚方舟。而我们,是方舟上彼此的帆,一起等着云开雾散,等着把“曾经”变回“日常”,等着有一天能笑着对后来者说:看,我们守住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