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岁月如梭,几个春秋过去,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众人早已对日复一日的流程感到麻木,直到那天早晨——景安不见了。赵风雅一如既往地平静,她淡淡地说:“他跑不了多远。”果然,三天后,何运晨带着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将景安带回。然而,这并不是终点。没过多久,景安再次消失,这一次,仿佛石沉大海,再无音讯。大家心中隐隐有了期待,似乎某种结局终于临近,却不知该说什么。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负责做饭的小道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连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北燕向赵国开战了!”那时,赵风雅正在石凯的指导下练习剑术。听到消息的瞬间,她的手微微一颤,手中的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她没有哭闹,也没有呼喊,只是沉默地与石凯告别,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众人面面相觑,明明是他们所期盼的结果,可看到她那副表情,心里却一阵酸楚。
不久后,赵风雅回到赵王宫,扶持年幼的侄子继位,仅仅半个月,便稳定了国内局势,一时之间,“风雅公主”的名字传遍中原。出征前,赵风雅曾回过一次道观,跪在法尘道长门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门始终未开,待她离开后,法尘道长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提及赵风雅和景安的名字。他轻叹一声:“风雅啊,一边是你的家人和子民,另一边呢,是你最爱的人,你会选择谁呢?”
战事失利的消息传来,土地公说,赵风雅独自站在赵军的尸体中间,泣不成声:“王兄……我不要嫁给景安了。”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停歇。北燕派来使者,要求迎娶赵风雅。齐思钧抱着剑问:“是为谁求娶?”年轻的使者答道:“当然是为了新任的北燕王。”齐思钧与周峻纬对视一眼,彼此心知肚明,那个北燕王是谁。尽管他们心中不愿,却无法改变剧情的走向。七月初七,赵风雅坐上那辆镶金的花轿,随着长长的迎亲队伍离开了道观。虽然有不舍,但他们明白,这是时间线中注定要发生的事。
几个月后,北燕王来了,果然是景安。他按照从前的礼节一个个唤着师兄,轮到法尘道长时,眼中泪光闪烁,随即下跪,真真切切地叫了一声师父。法尘道长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徒弟。景安此行并非为了认旧情,而是有新的目的。他说赵风雅嫁入王宫后,再也没有露出过笑脸,他想了很多办法,最终记起,这个温文尔雅的风雅公主,年少时最喜道观中的秋千。他想带她回来玩一玩,希望能再次见到她的笑容。法尘道长默许了。
中秋夜,赵风雅身着红衣,宛如画中人,却没有一丝笑意。景安牵起她的手,小心翼翼地握着,一步步登上山顶的老榕树下。少年时的记忆涌上心头,景安扶她坐上秋千,轻轻推动,荡啊荡,女人的裙摆随风飘扬,几缕青丝在风中舞动,美得令人窒息。这一刻,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景安也笑了,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光。齐思钧的眼中,他们的身影与过去的场景重叠在一起。
然而,就在这一刻,赵风雅突然拔下头上的簪子,毫不犹豫地刺进了景安的胸膛。侍卫们愣住了,景安不可置信地看着她,而赵风雅只是释怀地笑了笑,随后纵身跳下悬崖。
后来呢?后来,景安死了,赵风雅尸骨无存。法尘道长放徒弟们回归凡尘,自己一个人在道观外立了两座衣冠冢一个在秋千下,刻着“故徒守安之墓”,另一座在山顶上的槐花树下,刻着“爱徒赵雅之墓”。日日供奉,了结孽缘.有人在画卷上题了八个字:“亡国之恨,为国捐躯”。众人分成了两队,分别进入了不同的时间线……
*画面渐暗,只留下无尽的思绪与回忆*
时间线代号:一世风雅(赵风雅)
执行人:蒲熠星、郭文韬、曹恩齐、何运晨、周峻纬、齐思钧、黄子弘凡、石凯、唐九洲、邵明明
死因:亡国之恨,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