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最大预制菜展“逛吃”:味蕾与眼界的双重盛宴
在美食探索的版图中,预制菜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餐饮界与家庭餐桌的热门话题。江苏作为美食文化大省,举办的最大预制菜展无疑是一场美食行业的盛会。怀着对美食的热爱与好奇,我踏入了这场展会,开启了一段奇妙的“逛吃”之旅,没想到这一去,不仅让味蕾得到了极大满足,还拓宽了我对预制菜行业的认知边界。
刚进展会,我的目光就被一块羊肉吸引住了。这块羊肉可不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是合成的,而且是厂家定制的那种。它有着独特的分层结构,一层膘一层瘦,一层碎骨一层肉,一层胶质一层油,厚度还能按需定制。在预制菜行业里,鲜切肉商、合成肉商和消费者处于不同的“位置”。鲜切肉商凭借优质原切肉在相对高端的层次经营;合成肉商则利用各种加工手段,做出花样繁多的产品;而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其中的差异,处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大气层”。这一块合成羊肉,就像是预制菜行业复杂一面的缩影,让我意识到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得对食材多留个心眼。
继续在展会中穿梭,就像逛热闹的大集一样,摊位多得数不过来,各类预制菜品种极为齐全,而且在这里品尝美食,比逛大集还要过瘾。展会里的预制菜价格跨度很大,有价格亲民的,也有比较昂贵的。比如有一种鸭血,价格竟然和之前看到的合成羊肉差不多。这种鸭血和我们平时在火锅里吃的鲜鸭血味道、口感一模一样,据老板介绍,它还能保存6个月。在传统认知里,鸭血这种易变质的食材能有这样的保存期限,着实让我惊讶。
如果说普通鸭血已经让人有些意外,那调味鸭血的花样更是让人目不暇接。除了常见的火锅鸭血,还有卤锅鸭血、牛奶鸭血等。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调味鸭血在辣锅里煮过后,味道差异并不明显,多少有点“鸡肋”的感觉。
走着走着,一个摊位上的黑色豆腐引起了我的注意。乍一看,还以为是臭豆腐,但其实就是普通的黑色豆腐。它的味道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惊喜,不过这种创新的想法倒是值得称赞。毕竟在传统印象里,豆腐大多是白色或者黄色的,黑色豆腐的出现,给人一种新鲜感,也让我感受到预制菜行业在不断探索新的产品形式。
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做菜,但厨艺又不是特别精湛的人来说,展会上各种菜品的酱料简直就是“宝藏”。这些酱料就像是烹饪的“魔法配方”,不需要太高超的烹饪技巧,只要选对酱料,怎么炒都好吃。看着摊位上挂得密密麻麻的酱料包,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收集泡面汤料包的时光,充满了乐趣和期待。
有些酱料商家为了展示产品,直接用酱料烹饪食材。像有一家卖麻辣小龙虾口味酱料的,直接用酱料做麻辣小龙虾。这虽然能直观展示酱料的用途,但也存在风险,因为小龙虾食材本身的品质会直接影响食客对酱料的印象。相比之下,另一家用酱料做炒饭的商家就聪明很多,炒饭食材相对稳定,更能突出酱料的味道。
在展会上,我还遇到了很多有趣的预制食品。有一种炸货,虽然是炸物,但基本只在火锅店出现。它外面那层面糊炸得金黄酥脆,刚吃的时候感觉很惊艳,不过吃多了就觉得和普通炸虾的口感差不多了。还有一家专门做预制虾肉产品的摊位,让我印象深刻。他家大部分虾肉制品价格和之前看到的合成羊肉相差不大,其中荔枝虾球的价格更是和羊肉一样,这让我很心动,差点就想买回家了。
海鲜预制品在展会上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有些章鱼须切片看起来比较自然,科技含量少,但吃起来却很一般,即使放在辣锅里煮,还是有腥味,口感也不够脆。而另一家将鱿鱼半脱水调味后做成的小酥鱿鱼就很受欢迎。它有着鱿鱼干的鲜甜,口感又很脆,还有用鱿鱼肉糜夹芝士做成的芝士鱿鱼棒,Z女士特别喜欢。老板还说山姆有他们家的货,不过是在韩国山姆,这让我们更想尝尝了,老板见我们感兴趣,不停地给我们炸各种鱿鱼制品,热情地往我们手里塞吃的。
逛着逛着,来到了一个卖腌菜的摊位。这里有常见的腌紫苏,还有我从未见过的桔梗。桔梗在我的印象里,更多是作为观赏花卉,没想到还能做成腌菜,这又给我涨了不少见识。旁边卖肚包肉和羊肉肠的摊位很是热闹,吆喝声不断。他们家的羊肉肠价格比之前看到的合成羊肉贵了一倍,看着就很实在,让人忍不住想买来尝尝。
往展馆中心走,能明显感觉到摊位的规模和档次都有所提升。这里有一家专门给茶餐厅供货的商家,他们的产品丰富多样,有炸墨鱼馄饨、炸鲜虾饺、虾饺皇,还有实心牛肉丸。商家报价很实在,一斤纯牛肉机打的实心牛肉丸55元,如果买得多还能便宜一点,并且还热情地表示在这吃可以管饱。经过一个上午的推销,店员们都有些累了,这个时候他们主要负责给食客加菜,而我们这些食客则开启了“疯狂品尝”模式,从入场吃到现在,我和Z女士感觉自己就像两只“小猪”,不停地吃,根本停不下来。
本想中场休息去上个厕所,没想到厕所里都弥漫着美食的香味,无奈只能“速战速决”,然后继续回到美食的“战场”。上半场我们主要以吃吃喝喝为主,感觉像是一场“美食运动”;下半场则打算走走看看,了解一些商务合作方面的信息。而且吃完上半场,正好下半场可以品尝甜品。
以前我一直以为雪花冰机器价格不菲,这次在展会上发现,价格似乎还能接受,感觉直接买一台回家也不是不行。展会上的蛋糕大多是供给自助餐店的,出于保密原因,我不能透露具体价格,但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发现。如果是100元一位的自助餐,有些蛋糕你永远吃不回本,而有些蛋糕则有可能让你“吃回本”,还有一些比较高端的甜品,一个的价格比市面上的蛋挞还贵,据说只供应人均160元以上的自助餐店。这些甜品之所以对订货量要求高,也是因为成本较高,能在展会上免费品尝到,也算是有口福了。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那些供应给中端酒店的预制菜,这才是真正的“本格派”预制菜。这些预制菜对色香味型都有严格要求,我们在春节年夜饭、婚礼商务宴上吃的很多菜品,其实都是出自这里。看着这些精致的预制菜,我不禁感叹,原来我们餐桌上那些看似复杂的佳肴,背后有着这么庞大的预制菜产业支撑。
在火锅预制菜区域,我还了解到一个新的细分领域——火锅调味粉。据介绍,它的主要材料是鸡味粉、牛味粉、盐、味精以及少量的香味剂。它既不是传统的火锅底料,也不是单纯的汤料,但却能让每家火锅店的口味产生差异化。这小小的调味粉,背后藏着火锅行业的口味密码。
说到粉类产品,就不得不提现在的冲泡粉饮料。几年前奶茶品牌在高端市场竞争时,大家都强调用原液茶,而现在预制的冲泡粉饮料也逐渐兴起。这些冲泡粉饮料在口味上和常见的饮料店产品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还带有一种“高端感”,喝完后让人忍不住想要购买。
这次预制菜展会主要面向采购商以及一部分游客,整个展会信息非常透明,从各种产品的展示、价格的交流,到商家与食客的互动,都真实地反映了国内餐饮业当前的现状。我一直都不排斥预制菜,毕竟在家门口就有大型的预制菜超市,对预制菜的便捷性深有体会。但之前也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对预制菜的高价格有些抵触。而这次展会,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丰富体验。在味觉上,品尝到了各种各样新奇的预制菜品;在思维上,对预制菜行业的运作模式、产品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见识上,看到了预制菜在餐饮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展会了,不知道到时候又会有哪些新奇的预制菜出现,又会给我的味蕾和认知带来怎样的惊喜呢?相信随着预制菜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美味、实惠的预制菜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饮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