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微坐在妆台前,手中拿着一支玉簪,却无心梳理自己的青丝。她望着镜中的自己,眉眼间透着一丝迷茫与坚定交织的神情。翠儿见她出神,便轻声问道:“小姐,您在想什么呢?”
郗微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将玉簪放下,说道:“翠儿,我在想,我们虽是女子,但在这乱世之中,也应有所作为。”
翠儿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小姐说得对。小姐您聪慧过人,定能为郗家带来荣耀。”
郗微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花园,那牡丹花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娇艳。她轻声说道:“翠儿,你去准备些笔墨纸砚,我有些东西想写下来。”
翠儿应了一声,连忙去准备。不多时,她便将文房四宝摆放在书桌上。郗微走到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开始书写。她的字迹清秀而有力,每一笔都透着一种从容与坚定。
翠儿站在一旁,看着郗微写字,心中不禁感叹:小姐的字越发好了,每一笔都像是有灵魂一般。她轻声问道:“小姐,您写的是什么呀?”
郗微停下笔,将写好的纸递给翠儿。翠儿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 烽火连天起,家国动干戈。
女儿虽未冠,亦有报国心。
但愿苍生安,不惜此身殁。
翠儿读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小姐,这首诗写得真好。您是想为国家做些什么吗?”
郗微点了点头:“翠儿,如今国家多难,我虽不能像男儿一样上阵杀敌,但也能以笔为剑,为国家祈福,为百姓发声。”
翠儿听了,心中十分感动:“小姐,您真是个好人。翠儿愿意一直跟着您,为您做任何事。”
郗微微微一笑,将毛笔放下,说道:“翠儿,你去将这首诗抄录几份,待会儿我自有用处。”
翠儿点了点头,连忙去准备。郗微则走到窗前,继续望着窗外的花园。她心中想着:虽然我来自现代,但既然命运让我来到这个时代,我便要尽我所能,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做些事情。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如火般燃烧。郗微站在窗前,心中默默祈祷:愿这乱世早日平息,愿天下苍生都能安居乐业。
---
郗府的晚膳
郗微回到房中不久,郗府的晚膳便开始了。郗府的晚膳十分丰盛,各种山珍海味摆满了餐桌。郗微坐在郗鉴的右侧,郗瑶坐在左侧,其他几位郗家的长辈和兄弟姐妹也依次落座。
郗鉴看着满桌的菜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今日的菜肴十分丰盛,大家多吃些。”
郗微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清蒸鲈鱼,放入碗中。她轻声说道:“父亲,这鲈鱼做得真好,鲜嫩可口。”
郗鉴点了点头:“这是府中的厨师特意为你准备的,知道你平日里喜欢吃清淡些的菜肴。”
郗瑶也夹了一块鱼,尝了一口,赞道:“确实好吃,厨师的手艺越发好了。”
郗微微微一笑,心中却在想:虽然这菜肴十分丰盛,但在这乱世之中,能有这样一顿饭吃,已是十分难得了。她不禁想起那些生活在边境的百姓,他们每日都在战火中挣扎,哪里能吃得上这样丰盛的菜肴。
郗鉴似乎看出了郗微的心思,他轻声说道:“微儿,你又在想那些百姓的事了?”
郗微点了点头:“父亲,孩儿只是在想,那些生活在边境的百姓,每日都在战火中煎熬,我们却能在这府中安心吃饭,心中实在有些不安。”
郗鉴叹了口气:“微儿,你心地善良,这是好事。但你也知道,朝中的局势复杂,边境的战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为国家分忧,为百姓祈福。”
郗微点了点头:“父亲,孩儿明白。孩儿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让那些百姓能少受些苦。”
郗鉴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微儿,你有这样的想法,为父十分欣慰。你虽是女子,但心怀天下,这是难得的品质。”
郗瑶也跟着说道:“表姐,你真是我的榜样。瑶儿也希望能像你一样,为百姓做些事情。”
郗微微微一笑:“瑶妹,我们一起努力吧。虽然我们不能像男儿一样驰骋疆场,但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百姓尽一份力。”
郗鉴听了,心中十分欣慰。他看着郗微和郗瑶,心中想着:郗家有这两个女儿,真是郗家的福气。
晚膳过后,郗微回到房中,翠儿已经将她写的诗抄录了几份。郗微拿起一份,仔细看了看,然后将它们放入一个锦盒中。
翠儿好奇地问道:“小姐,您要把这些诗放在锦盒里做什么呀?”
郗微微微一笑:“翠儿,这些诗我会送给府中的几位长辈和朋友,希望他们能理解我的心意,也能为国家和百姓尽一份力。”
翠儿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小姐,您真是个好人。翠儿相信,您的心意一定会被大家理解的。”
郗微点了点头:“但愿如此。”
---
郗府的夜
夜幕降临,郗府的庭院中点起了灯笼,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显得格外宁静。郗微坐在房中的书桌前,手中拿着一本书,却无心阅读。她的心中始终想着白天的事情,想着那些生活在边境的百姓,想着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翠儿见郗微心事重重,便轻声说道:“小姐,您是不是累了?不如早些歇息吧。”
郗微抬起头,微微一笑:“翠儿,我还不困。你先去歇息吧,我再坐一会儿。”
翠儿点了点头:“那好,小姐要是累了,就叫我一声。”
郗微点了点头,翠儿便退了下去。郗微继续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那本书,却始终无法静下心来。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夜风扑面而来,带着一丝花香和泥土的气息。
她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高悬。她轻声吟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首诗她曾在书中读过,如今却仿佛成了她此刻心境的写照。
她心中想着:在这乱世之中,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心中有着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她想起了那个在庙会上遇到的书生,他的面容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再见到他。
郗微心中不禁有些惆怅,她回到书桌前,拿起毛笔,轻轻蘸了蘸墨,在宣纸上写下了一首诗:
> 夜深人静月明中,
独坐窗前思无穷。
乱世浮生多坎坷,
愿将此心寄长空。
写完之后,她将宣纸放在一旁晾干,心中却依旧无法平静。她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陌生的时代,以及那个让她心动的书生。
窗外的月光洒在宣纸上,映出淡淡的墨迹。郗微坐在窗前,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个陌生的时代能给她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了。
夜深了,郗微终于渐渐入睡。在梦中,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闹的庙会,看到了那个吟诗作对的书生。他向她走来,微笑着伸出手,轻声说道:“郗小姐,你愿意与我结为知己吗?”
郗微心中一动,她抬起头,看着书生的眼睛,轻声说道:“我……我愿意。”
---
郗微在梦中看到那个书生向她走来,他的面容清秀俊逸,眉目如画,眼神中透着一丝从容与自信。他身着一袭青衫,衣袂飘飘,仿佛随风而动。他向她伸出手,微笑着说道:“郗小姐,你愿意与我结为知己吗?”
郗微心中一动,她抬起头,看着书生的眼睛,轻声说道:“我……我愿意。”
书生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郗小姐,能认识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
郗微也微微一笑:“公子,能遇到你,也是我的福气。”
两人相视一笑,周围的喧嚣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彼此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