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算凉爽,宋亚轩准备做一些食物给刘耀文解解暑。正值盛夏,烈日高悬,烤得京城街巷好似蒸笼一般。宋府后院,宋亚轩身着月白锦袍,额间沁出细密汗珠,手中轻摇湘妃竹扇,却也驱散不了周身暑气。他抬眸望向不远处的刘府,心中念起好友刘耀文,“这等酷热,耀文怕是也被暑气所扰。”
略作思忖,宋亚轩款步迈入府中厨房。厨娘见他进来,忙要行礼,他抬手制止,温声道:“莫要多礼,我今日想亲手做些解暑吃食,劳烦婶婶帮我备些食材。”厨娘应下,不多时,便将新鲜的绿豆、百合、莲子,还有晶莹的冰块一一摆上案台。
宋亚轩挽起衣袖,露出白皙小臂,先将绿豆仔细淘洗干净,倒入砂锅中,添上清水,以小火慢炖。他守在锅边,不时轻轻搅拌,以防糊底。待绿豆煮至软烂,又将百合、莲子放入,撒上些许冰糖,继续熬煮。一时间,厨房里弥漫着清甜的香气,袅袅升腾,倒也冲淡了几分燥热。
与此同时,刘耀文在刘府书房中,正对着堆积如山的书卷发愁。闷热的空气让他心烦意乱,手中毛笔几次停在半空,难以落墨。“这鬼天气,何时才能凉快些。”他低声抱怨着,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
不知过了多久,宋亚轩的解暑羹终于熬好。他将羹汤倒入精致的白瓷碗中,放上冰块镇着,又吩咐小厮备上食盒,匆匆往刘府赶去。
到了刘府,小厮通报后,刘耀文赶忙迎出。见是宋亚轩,他满脸惊喜,“亚轩,你怎得来了,可是有要事?”宋亚轩微微一笑,举起食盒,“无事便不能来寻你?这天气酷热,我特意做了解暑羹,与你一同尝尝。”
刘耀文眼中闪过感动,忙拉着宋亚轩进了书房。两人相对而坐,宋亚轩揭开食盒,取出一碗解暑羹递与刘耀文,“快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刘耀文接过,轻抿一口,软糯的绿豆、清甜的百合与莲子在口中交融,冰爽的凉意瞬间从舌尖蔓延至全身,暑气顿时消散了大半。“亚轩,这味道简直绝了!你这手艺,怕是比府中厨娘还好。”他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宋亚轩看着刘耀文满足的模样,笑意更浓,“你喜欢便好,往后若是再遇这般酷热天气,我便再做与你。”两人一边吃着解暑羹,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回荡在书房,为这炎炎夏日添了几分清凉与惬意 。刘耀文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角,放下空碗,目光灼灼看向宋亚轩:“亚轩,你这手艺堪称一绝!若能开个食肆,凭这解暑羹,定能名震京城!”宋亚轩无奈一笑,刚要开口回应,却见窗外天色陡然暗沉,墨云翻涌如怒涛,须臾间,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落,打在窗棂上,溅起层层水花。
“这雨来得突然!”刘耀文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雨幕皱起眉头,“看这架势,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亚轩,你今日怕是回不去了。”宋亚轩也起身,看着窗外的雨,心中犯愁:“如此大雨,确实不便赶路,只是未曾告知家中,怕他们担心。”
刘耀文思索片刻,转身对宋亚轩说:“我这就差人去宋府送信,告知伯父伯母你留宿于此,你且安心。”说罢,便唤来小厮,细细叮嘱一番,小厮领命后,撑着油纸伞匆匆消失在雨幕中。
解决了后顾之忧,两人重新坐下。刘耀文兴致不减,又提起开食肆的事:“亚轩,你再想想,咱们若真开了食肆,取个什么名字好?”宋亚轩被他的执着逗笑,沉思片刻道:“既然以解暑羹为主,不妨就叫‘沁心阁’,寓意这美食能沁人心脾,驱散暑气。”
刘耀文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妙!这名字既雅致又贴合主题。待雨停后,我便去寻城中最好的工匠,打造招牌。”宋亚轩看着刘耀文满脸兴奋,心中也开始憧憬起来,不过还是提醒道:“此事还需谨慎,选址、食材、人手,诸多事宜都要细细谋划。”
刘耀文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这些都包在我身上,我自幼在这京城长大,人脉广,消息灵通,定能将诸事安排妥当。”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投入,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雨也渐渐停歇。
小厮回来复命,告知宋府那边已收到消息。刘耀文拉着宋亚轩来到庭院,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芬芳。两人漫步在庭院中,看着被雨水洗刷一新的花草,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亚轩,等食肆开张,咱们定要大干一场!”刘耀文握紧拳头,眼神坚定。宋亚轩微笑着点头:“好,那就一起努力,让这‘沁心阁’成为京城百姓夏日消暑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