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朝的李世民,脸色阴沉,心中满是愤懑,回到了凤梧宫。此时,凤梧宫内,佩儿正端着一碗药,站在罗月身旁,轻声劝着:“娘娘,您听话,佩儿求您了,您看这药虽看着黑乎乎的,可对您身子好呀。您赶紧喝了,才能早日康复,陛下也能少些忧心。”
罗月皱着小脸,一脸嫌弃地盯着那碗药,嘟囔着:“佩儿,这药闻着就苦得要命,我实在不想喝。”说着,还向后退了几步。
佩儿依旧耐心地劝说道:“娘娘,您的身子骨还没大好呢,这药可是太医们精心调配的,喝了药,您才能尽快恢复,陛下知道您快快好起来,心里也能踏实些。您瞧瞧您晕倒的那些时日,多难受呐,陛下和将军们都那般担心,您也不愿他们这般操心吧?”
罗月还是坚定地摇摇头,一脸不情愿:“我真的喝不下,这苦味我实在受不了,等会儿再说吧。”那模样就像个闹脾气的孩子。
就在这时,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屋内。他看到这一幕,微微叹了口气,走上前从佩儿手中接过药碗,和声说道:“月儿,听话,把药喝了,身子才能好起来,朕也能放心呐。”
罗月抬起头,委屈巴巴地看着李世民,轻轻摇着头说道:“陛下,这药真的太苦了,我不要喝嘛,我好了,真的不用喝药了。”
李世民宠溺地笑了笑,拿起勺子,慢慢搅拌着碗里的药汁,温柔地哄着她:“月儿乖乖喝药,朕喂你,等你病好了,朕带你去宫外骑马,好不好呀?”
罗月听到骑马,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还是嘟着嘴,似乎在做最后的挣扎。过了一会儿,她才勉为其难地张开嘴巴,一口一口地喝着李世民喂来的药。每喝一口,她都苦得五官皱在一起,不停地直吐舌头,模样煞是可爱。
李世民心疼地看着她,赶忙说道:“朕让人给你准备些蜜饯,喝完药就吃,就不苦啦。”
罗月听了,这才点了点头,乖巧地靠在李世民怀里,像是找到了依靠一般:“这药真难喝,臣妾以后都不想喝了。”
李世民放下药碗拿了颗蜜饯喂给罗月,道:“朕也希望月儿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不再吃这难吃的药。”
而此时,在杨婕妤在寝宫从宫女口中听闻李世民对罗月百般宠爱的消息。她气得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咬牙切齿地说道:“那个皇贵妃,到底使了什么狐媚妖法,都病成那副模样了,还能把陛下迷得神魂颠倒,让陛下对她牵肠挂肚。今天朝堂上大臣们又提纳妃与子嗣的事,居然还被陛下呵斥,本宫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她身旁的芳儿见她如此愤怒,小心翼翼地劝道:“娘娘,您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呀。”
杨婕妤狠狠地瞪了芳儿一眼,冷哼一声:“哼,本宫如何能消气?她是先帝赐婚,本宫也是先帝赐给陛下的,怎么就差别那么大,本宫就是不甘心,她凭什么独占陛下的宠爱?”
几日后,在悉心调养下,罗月的病情逐渐稳定,精神也慢慢好了起来。这一日,阳光明媚,洒在宫中的花园里,繁花似锦,蝶舞蜂飞。罗月与李世民在这如画的花园中悠然漫步,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走着走着,罗月突然停下脚步,神色变得庄重起来。李世民一愣静静盯着她,罗月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向李世民,缓缓说道:“陛下,纳妃之事,您还是应允了吧。如今朝堂上下对这事议论纷纷,您若不纳妃,臣妾难免会遭受他人的非议。再者说,大唐基业如此庞大,绵延子嗣、稳固江山是重中之重,您就应下吧?”
李世民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中满是不舍与纠结,他紧紧握住罗月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月儿,朕已不止一次表明心意,自始至终都无意纳妃,更不想让你受到任何委屈。”
罗月轻轻抽回李世民的手,声音轻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陛下,您不肯纳妃,究竟是对自身缺乏信心,还是担忧您会变心呢?倘若纳妃之后您就变心,那臣妾也无话可说。可若您执意不纳妃,这无疑是将臣妾置于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呀。臣妾不想因为自己,让陛下在朝堂上左右为难,更不想因为一己之私阻碍了大唐的未来。”
李世民急切地回应道:“月儿,朕对你的心意怎会轻易改变?朕只是不愿让你受半点委屈。你是朕心尖上的珍宝,朕也只想与你相伴…”
罗月眼眸中渐渐湿润,她缓缓说道:“陛下,您纳妃乃是为了皇家子嗣繁茂,为了大唐的千秋基业,臣妾心中明白。臣妾只盼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不愿因自身原因成为大唐发展的阻碍。臣妾并不觉得委屈……”
李世民看着罗月,神色复杂地问道:“月儿,若朕真的纳妃,你当真能坦然接受?还是你根本就不在乎朕纳不纳妃?”
罗月低头吸吸鼻子嘟囔:“我要是不在乎就好了…”随后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然,回答道:“臣妾会为陛下感到高兴。只要能为大唐增添子嗣,稳固江山社稷,臣妾真心希望陛下能做出对大唐有利的决定。臣妾也会尽自己所能,维护好后宫的和谐。”
李世民眉头紧锁,苦笑一声,道:“你当真如此想?你不在乎?月儿,你可知朕不愿听你这般违心之言…”
罗月低下头,轻轻说道:“陛下,您现在身为大唐君主,身负天下重任,当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臣妾自当也为大唐的未来着想,为陛下分忧解难。”
这时,长孙皇后恰巧路过花园,听到了二人的对话。她迈着优雅的步伐,面带温婉的笑容,走上前来劝道:“陛下,妹妹也是一心为了大唐着想,这份深明大义的心意实在难得。”
李世民看向长孙皇后,略带无奈地说道:“皇后,连你也这么说?若朕只是平凡男子,朕只愿身边只有你们二人相伴。”
长孙皇后温婉地笑了笑,轻声回答:“陛下,纳妃之事关乎大唐子嗣绵延,此乃国之大事。妹妹能如此大度,顾全大局,实乃大唐之幸。臣妾身为大唐皇后也一心只为陛下排忧解难,陛下也应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做出合适的决定。”
罗月紧接着说道:“皇后娘娘说得对,臣妾愿为大唐的未来,恳请陛下纳妃扩充后宫,为大唐开枝散叶。陛下,这是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还望您三思。”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一脸心疼地说道:“月儿,你这般委屈自己,让朕于心何忍呐。”
就在此时,杨婕妤带着芳儿也来到了花园。她看到众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福了福身,阴阳怪气地说道:“哟,陛下,皇贵妃还真是大度呢,主动劝陛下纳妃,陛下应该高兴才是啊?以后这宫中姐妹多了,那可就热闹了……指不定啊,有些人就该失宠咯。”
李世民一听,顿时脸色一沉,怒喝道:“放肆!这哪有你说话的份儿,回去闭门思过!竟敢在朕面前胡言乱语,扰乱后宫安宁,实在是不知好歹!”
杨婕妤吓得脸色苍白如纸,赶忙跪地,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息怒,臣妾知错了,求陛下饶了臣妾这一次吧,臣妾再也不敢了。”
长孙皇后也严肃地说道:“杨婕妤,莫要在此滋事,快些回去。后宫之中,当以和睦为重,不可如挑拨是非。”
杨婕妤心有不甘地起身离去,边走边小声嘟囔:“哼,我看这皇贵妃就是装模作样,假惺惺地博陛下欢心罢了。”
李世民看着杨婕妤离去的背影,心中的怒火还未平息。他转过身,握住罗月的手,深情且焦急地说道:“月儿,朕说了不会轻易纳妃,朕的心意你为何总是不明白?”
罗月眼中透着无奈,倔强地说道:“陛下,您若不纳妃,臣妾便无颜留在宫中。臣妾不想因为自己,让陛下陷入两难的境地,也不想成为众人口中的罪人。”
“你为何总是要与朕作对?”李世民悲痛地说道,“朕一心只想与你长相厮守,你却屡屡这般不顾朕的心意。你就那般不在乎朕对你感情吗?”
罗月上前扯着李世民的袖子,像个撒娇的孩子,说道:“您若应了,我便好好待在宫里,留在您身边…”
李世民叹了口气伸出手轻轻抱住罗月,沉默不语。他的心中满是纠结与无奈,一方面是对罗月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是大唐的江山社稷。皇后与众人见状,纷纷识趣地离开,留下他们二人在花园中。
这一夜,李世民独自一人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心绪烦乱如麻。第二日朝堂之上大臣们继续进谏:“陛下,如今皇贵妃也劝您纳妃,您还请三思啊。皇家子嗣乃是国之根本,陛下应当以大局为重。”
李世民眉头紧蹙,一脸阴沉,沉声道:“朕对月儿情深意笃,实不愿纳妃。”
大臣甲赶忙跪地叩头,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皇贵妃深明大义,此乃为了大唐的千秋基业啊。如今朝堂内外对皇家子嗣之事极为关注,陛下就应允吧…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大臣乙也附和道:“陛下,皇贵妃温婉贤良,她也是为大唐着想,为皇家增添子嗣,稳固江山。如此,方能让百姓安心,朝堂稳定。”
李世民看着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大臣们所言句句在理,可一想到要纳妃,心中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堵住,难受至极。他在御书房里来回走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罗月那憔悴的面容和坚定的眼神。
最终,李世民看着罗月日益憔悴的面容,想到她为了大唐如此委屈自己,心中满是心疼与无奈。他长叹一声,缓缓说道:“罢了,朕答应纳妃便是……王顺,拟昭…” ,这一声,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也饱含了无尽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