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你好,女侠
本书标签: 古代  白莲教起义 

第一章

你好,女侠

公元一七九五年初夏,夕阳温柔地拥抱了湖北襄阳边缘的黄龙荡村,余晖洒落在层峦叠翠之间,为这宁静的山谷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炊烟袅袅升起,自简陋的茅舍间逸散而出,伴随着劈柴的噼啪声与野菜的细碎剁切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鸡鸣,为这偏远村落平添了几分生活的烟火气。

  村后,一座古老的山神庙静静伫立,岁月在其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庙宇虽破败,却仍显庄严。庙内,香火不绝,烛光摇曳,映照出供奉的诸位神灵——白莲教的无生老母居中,左侧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张角,右侧则是光芒四射的摩尼神,周围还簇拥着佛祖如来、道祖老子等诸天神祇,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王聪儿,一位坚韧不拔的女子,此刻正端坐于神案之前,心中满是对丈夫齐林的牵挂。作为总教师,齐林本应按时归来,主持即将举行的入教仪式,并共商起义大计。然而,时至此刻,不仅齐林未归,连同城内的几位首领也音讯全无,这让王聪儿不禁忧虑重重。

  后殿内,二十余名来自襄阳周边的教师已齐聚一堂,他们或坐或立,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与不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仿佛一场风暴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酝酿而起。

  此刻,黄龙荡村的宁静被一阵沉稳的步伐打破,白莲教的年轻骨干姚之富,作为齐林大师的得意门生,与一位年约半百、面容慈祥的中年男子王清并肩步入。王清,正是王聪儿的父亲,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淡然。姚之富,正值青春壮年,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英气,身形魁梧,腰间悬挂着一柄狭长的腰刀,更添几分威武之气。

  “师母,新加入的兄弟姐妹们已依照教规准备妥当,正翘首以盼。”姚之富走近王聪儿,轻声禀报。王聪儿微微颔首,温言相慰:“再稍等片刻,耐心是修行的一部分。”一旁的王清,眉头微蹙,似乎有所忧虑:“聪儿,齐林迟迟未归,或许有所羁绊,仪式不宜久等。”姚之富亦附和道:“师母,您亲自主持教义宣讲,亦是教中幸事,何必拘泥于形式。再者,众人聚集已久,恐生变故。”王聪儿沉思片刻,终是应允:“也罢,那便开始吧。”

  随着王清的一声令下,十名新教徒在引导师的带领下,缓缓步入仪式现场。他们右手相牵,面对神位,肃然站立,仿佛即将踏入一段新的生命旅程。姚之富洪亮的声音响彻厅堂:“升香!”随即,清脆的磬声与袅袅升起的香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新教徒们手捧香烛,虔诚地向神位三跪九叩,王清则逐一接过香烛,轻轻插入香炉之中。

  仪式的高潮部分,是新教徒向姚之富行参师礼。姚之富以庄重而又不失亲切的姿态,逐一接受了新徒的礼拜,并告诫他们务必恪守教规,严守秘密,确保教义的纯洁与传承。随后,他恭敬地邀请副总教师王聪儿上台讲道。

  王聪儿站在台上,目光温柔而坚定,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往昔。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的家乡襄阳汉水南岸,曾遭受过洪水的无情肆虐。年仅十岁的她,亲眼目睹了家人离散的惨剧,也见证了人间最深沉的苦难。洪水过后,饥荒如影随形,树皮、野草、观音土乃至人相食的惨状,让她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后,兄长的不白之冤更是让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十六岁那年,王聪儿在襄阳城内卖艺为生,却不幸遭遇了兵部郎中杨国仲的觊觎。面对强权与侮辱,她选择了抗争,与父亲并肩作战。在生死存亡之际,是齐林大师的出现拯救了他们,并引领他们加入了白莲教这个大家庭。从此,王聪儿便以传授武艺和卖艺为名,走遍了襄阳一带的每一个角落,传播着白莲教的教义与希望。

  “各位兄弟姐妹,”王聪儿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我白莲教自东汉末年由太平道教主张角创立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数朝而不衰,其根源在于我们信仰的坚定与纯洁。我们相信无生老母在天护持,诸圣诸神保佑我们免受世间苦难。如今,清廷的暴政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白莲教正是我们寻求解脱与希望的灯塔。”

  她手指向神位后那幅绢绣的白莲花图案:“这白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象征着我们的纯洁与坚韧,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与高尚。我们教中之人,皆是无生老母的子女,无论贵贱贫富,皆应平等相待。我们要有患相救、有难相帮,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王聪儿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新教徒们用热切的目光望着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与光明。他们深知,加入白莲教不仅意味着一种信仰的选择,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与担当。他们愿意与王聪儿一起,为推翻清廷、共享太平而努力奋斗。

  仪式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结束。王聪儿与姚之富、王清等人并肩走出会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与自信。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只要他们心怀信仰、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你好,女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