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孩子出生以后,秦霄贤就再也没进过何九华的家门。
何九华我还指望我儿子以后捧回来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呢,你可别来嚯嚯。
这是某华的原话,却差点气死了某贤。
2.
良堂两口子一开始其实就没想过让小女儿也吃曲艺这一碗饭,毕竟行内都知道,女孩想要端稳曲艺这碗饭真的太难了,再则,俩孩子有一个去传承就够了,自己和儿子吃过的苦没必要再让女儿去吃一遍,这老来得女,可不就宠着一些了。
奈何小梨子在曲艺上的天赋实在过于出众,比外界公认的"二代曲艺天才"孟行云、杨溪白还要强上三分。
这不,七岁那年,小姑娘在后台闲着没事就随意打了一段不成调的曲子,好巧不巧就被来后台找人的王老师给听见了,王老师当即拍板收徒,拦都拦不住,小两口虽舍不得,却也无可奈何,废话,整个德云社谁敢和师娘说个"不"字?
99%的天赋加上200%的努力,小梨子在十五年后终于成了所有人公认的传统曲艺青年领军人物。
三尺红台,刺绣大褂,风华正茂的少女正演绎着千古悲欢……
3.
说起王惠收徒这个事,其实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
不及。
毕竟"筱""霁"两科的弟子怎么也想不到,这看着长大的小姑娘,怎么看着看着就成师叔呢?良堂两口子也没想到,自家粉粉糯糯的小闺女,怎么长着长着就成师妹了呢?
4.
很奇怪,明明拜师拜的是张九龄,但何若宸这企鹅崽子的演出风格却完美遗传了岳云鹏,呆萌浪贱他是占尽了,经常把他搭档王逸言气死,听说,尚九熙曾经一度想让他改拜岳门。
5.
父亲"大杀四方",师父"一语致死",在这种环境里长起来的尚卓阳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德云社成员,甭管是什么字的,甭管是逗哏还是捧哏,都不乐意和尚卓阳那个小狐狸崽子混搭,用秦霄贤的话说:"那就是噩梦~"
郭霄汉结婚那天,尚九熙本着"不欠人情"的想法和自家儿子搭了一场,好家伙,最后差点死台上,尽管节目很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尚九熙想死。
听说当天晚上尚卓阳就被送到了周九良家里,并且还附赠了一句特别"温柔"的嘱咐:
尚九熙云朵!管好你家这个捧哏的!没事你千万别请假、别生病!请假、生病也把你搭档给带上!别把他放出去祸害别人了!
因为这个事情,何九华一个月没有上的了媳妇儿的床。
6.
小云朵第一次进后台是在三岁,两口子有专场,又不放心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北京,最后干脆一块儿打包去了南京,反正公司报账。
节目开始,小小的团子趴在门缝前,看着两位父亲在台上尽情地使活,黑曜石一般的眼眸越来越亮。
孟鹤堂怎么?喜欢呀?
两口子一下台就看见扒着门框眼巴巴的儿子,看起来可怜极了,孟鹤堂有点好笑的把小孩抱了起来,然后用眼神示意周九良过来扎头发。
孟鹤堂:云朵,你的头发都过肩了,真的不去剪吗?
孟行云不要。
孟行云小朋友摇了摇头。
孟行云爹爹,我以后也要像你和爸爸一样。
此时的孟鹤堂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只当是孩子童言无忌。却没有想到,20年之后,大学毕业的孟行云真的做到了像他的两位父亲一样,身穿大褂,手执三弦,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7.
12岁那年,孟行云那一对常年不是浸在小剧场演出就是天南海北开专场的父亲们忽然找他很认真地谈了一次。
周九良行云,算上今年,你学艺已经九年了,我们和你师父却没有提过你摆知的事情,你知道为什么吗?
周九良看着已经长到自己肩膀位置的少年,不禁有些恍惚,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啊……
孟行云因为我尚未入门?
12岁的孟行云,长发过臀,眉眼虽还极为青涩,但却难掩惊艳。
孟鹤堂不,你是所有人公认的天才,你在同龄人当中已经极为优秀。可是,行云,你真的想好了,要入这一行吗?
孟鹤堂拉着儿子坐下。
孟鹤堂我们这一行,外表看着光鲜亮丽,动动嘴皮子几百块就到手,可以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这一行究竟有多苦,基本功训练我暂且不谈,因为你这些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不担心你吃不了苦。我担心的,是你的承受能力。
孟行云有些困惑,说相声和承受能力有什么关系?
孟鹤堂你师爷经常说:「既入江湖内,便是薄命人,我们这行,挣的钱有一半是挨骂的钱」曲艺行业,观众就是衣食父母,说你错了你就错了,再委屈也得面带微笑,再苦再累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甚至还有可能会被人骂下九流的戏子,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孟行云沉默了,这是他前面九年从没有想过的,他一直以为,说相声,只要本事够就可以了……
两口子也不催促,只是坐在一旁静静等待,他们当年入行,是热爱,也是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也没有长辈给他们说这些话,但是现在,他们想尽己所能给儿子多一点选择。
好半晌——
孟行云爹,爸,我想明白了,我要拜师。他人疑目于我何干?我只想去走我自己的夜路,我不知道未来的我会不会后悔,但至少现在的我准备好了。
小小少年神情坚定,看起来心中自有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