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辰凯旋归来,胸中涌动着难以抑制的胜利喜悦。他与宋雨浩并肩而坐,细细商议回京的时日,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期待。然而另一边,敌国的营帐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战败的将领已被斩首示众,残兵败将如惊弓之鸟,仓皇逃窜,仿佛背后仍有追兵紧逼。消息传至敌国皇帝耳中,那九五之尊骤然变色,怒火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了整个金殿。他猛地拍案而起,目光如刀锋扫过殿下瑟缩的群臣,声音震彻屋宇:“尔等无能之辈!连一个宋辰都奈何不了,朕养你们究竟有何用!”咆哮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众人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更无人敢直视那盛怒中的帝王。与此同时,大宋朝却是一派春风得意,繁华似锦的景象。
景成帝望着战报,皇帝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宋将军果然宝刀未老,威名犹存!“来福,”他朗声唤道,声音中透着愉悦与豪迈,“传朕旨意,设下盛宴,朕要亲自为宋将军庆功,以犒其赤胆忠心、赫赫战功!”
宋辰率领着众将士凯旋回京,还未至城门,便见百姓们早已自发聚集在那里,翘首以盼。迎接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脸上尚带稚气的少年,更有怀抱幼童的妇人。他们手中提着竹篮,里面装满了鸡蛋、鲜肉、番薯和马铃薯等物,皆是心意的凝结。当将士们的身影映入眼帘时,欢呼声顿时响起:“宋将军回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东西递上前去,甚至还有人因太过激动而险些跌倒。一时间,将士们手中堆满了馈赠,竟多到无处安放,但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了一抹温暖的笑容。
宋辰百姓们的心意,我已深切体会。然而,这些食物,宋某却无法收受。保家卫国,本就是宋某与众多将士的职责所在,是我们分内之事,又怎能因一己私欲而接受犒劳?这份深情厚谊,宋某铭记于心,但愿以行动报答,而非借由物资相抵。
宋雨浩父亲所言极是。乡亲们尽管放心,我与父亲,还有众将士定会竭尽全力守护大宋疆土,护得父老乡亲周全。这些食物,我们断不能接受。
宋将军一家,真乃仗义之士啊!我大宋有如此良将,实是大宋之福气。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话语中满是对宋将军的敬重与赞叹。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容上,洋溢着因有这般好将军而生出的自豪与欣慰,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们对宋将军无尽的感佩之情。
宋雨浩乡亲们,宋某尚有进京赴命之责,实在无法与大家久叙旧情,还请诸位乡邻见谅。天色不早,大家还是早早归家去吧。这一番离别,或许前路漫漫,但山高水长,我宋某定不忘乡梓之情。
百姓们自觉地让开道路,目光中带着敬意与期待,目送着宋辰带领众将士返回军营。踏入营帐后,众人只稍作休整,连喘息的时间都未多留,便即刻启程,马不停蹄地朝着皇宫方向疾行而去。夜色之中,他们的背影显得格外坚毅,仿佛承载着万钧重任,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急促。
将领与宋晨迈步踏入皇宫,前去复命。他们的步伐沉稳而有力,靴底叩击地面之声,在空旷的宫道中回荡出肃穆的韵律。而与此同时,随行的将士们则被引至宫门旁的休息室中等候。他们整齐地列坐在长椅上,神情间虽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难掩那份恪守职责的坚毅。诏书未至,众人只能静候景成帝的传召,偌大的空间里,唯有低声交谈与偶尔翻动盔甲的微响,点缀着这一片凝重而庄严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