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良(周航)“他说,”
周九良看着琴轸上那三个小小的刻痕,手指轻轻拂过核桃,
周九良(周航)“CBD的玻璃海太晃眼,得听听‘家’的声音压压惊。”
戴裕的手指抚过琴轸上那稚拙的毛线团刻痕,冰凉的木头触感下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南京冬天教室里的温度。
她抬头,撞进周九良镜片后平静的眼底。
没有解释,没有安抚,只有这把跨越了半个中国、刻着他们生活印记的三弦,像一份沉默的、来自“家”的增援。
戴裕(黛玉)“好。”
她把三弦重新裹好,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能隔绝喧嚣的盾牌,
戴裕(黛玉)“待会儿收工,去黄浦江边。你对着玻璃楼,弹一曲《定海针》。”
然而,网络的战场不会因一次成功的舞台宣言就偃旗息鼓。
“攀高枝”的声浪稍退,“心机深”、“借势炒作”的污水又集中泼向戴裕。
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八卦营销号发布“深度解析”,图文并茂地暗示戴裕利用节目组编剧身份,在台本中“夹带私货”,刻意增加周九良的“高光时刻”和“深情互动”,打压其他师兄弟的发挥空间,甚至贴出几张所谓的“内部沟通截图”(模糊不清,来源不明)。
风暴眼再次聚焦戴裕。
这一次,戴裕的反击更加凌厉,且带着编剧特有的精准和锋利。
深夜,当#戴裕编剧特权#的话题在CBD的灯火中攀上热搜高位时,那个名为“青黛的废纸篓”的编剧论坛账号,再次发布长帖。
这次没有剧本批注,而是贴出了一张高清照片和一段简短音频:
【照片:旋转门里的三弦】:照片明显是傍晚时分,CBD大楼气派的旋转门内。
穿着黑色风衣、气质冷峻的张起灵(尽管侧脸打码,但标志性的气场和身形让粉丝一眼认出)正将一个用旧绒布包裹的长条状物体(三弦的形状清晰可辨),递给一个穿着灰色老头衫、戴着口罩帽子的男人(身形与周九良高度吻合)。
旋转门的玻璃扭曲了部分影像,但“张教授赠三弦”的核心信息如同惊雷。背景是流光溢彩的都市街道。
【音频片段】(戴裕冷静的声音):
戴裕(黛玉)“…‘黄河改道’这个设计不行?为什么?”
(另一个男声,沉稳平和,是周九良)
周九良(周航)“太猛。观众接不住。而且…不合适。”
#戴裕(黛玉)“哪里不合适?”
(停顿一秒,声音很轻但清晰)
#周九良(周航)“捧哏的根是稳,不是改天换地。我的高光,在接住你的每一个‘现挂’,不在词儿有多猛。”
(沉默两秒,轻笑)
戴裕(黛玉)“行。听你的。那就还是‘定海针’。”
配文只有一行字,却重若千钧:
“谁操控谁?谁为谁改道?——青黛”
帖子瞬间引爆,标题被网友自发刷屏:
#张教授CBD旋转门赠三弦!周戴背景深不可测#
#周九良:我的高光是接住你的现挂!嗑死谁了#
#戴裕:听你的!最强打脸!操控论粉碎机#
#论‘定海针’如何镇压了‘黄河改道’的编剧老婆#
~~~~~~~~~~~~~
谁没脾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