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拆迁办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工作人员公式化地讲解着补偿协议条款。
周九良和黛玉并肩坐着,周爸和周妈坐在他们身后。
当工作人员提到,“所有地上附着物需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清理”时,周九良沉稳地开口,
周九良(周航)同志,请稍等。
他拿出那份由黛玉起草、以“青黛工作室”名义递交并已得到初步受理回执的“非遗传承点/历史风貌保护商铺申请材料”,以及那份详细的新店设计图纸。
周九良(周航)关于保留部分核心历史物件,我们有充分的依据和诉求。
周九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他指着协议补充条款的空栏:
周九良(周航)我们需要在协议里明确补充:第一,保留‘周记茶楼’原黑檀木柜台整体;第二,保留天井内百年腊梅的移栽权,由专业园林公司负责移栽至新店指定位置;第三,原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青石板,需由拆迁方负责完整拆卸、编号,并运至新店用于铺设特定区域。这些,是周记茶楼的‘根’,也是南京老城记忆的一部分。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拆迁工作,但也恳请理解并支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态度不卑不亢。
黛玉适时地补充了相关政策的细节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工作人员显然没料到对方准备如此充分,态度如此坚决且有理有据,与旁边几户吵吵嚷嚷的场面截然不同。
他们低声商议了片刻,最终点头,
万能工作人员:周先生,戴女士,你们的要求很具体,也提供了相应支撑。关于柜台和腊梅移栽权,我们可以作为特殊条款补充进协议。青石板编号拆卸运输的要求,我们也会记录并尽力协调施工方配合。请在这里签字确认补充条款。
周九良提笔,在补充条款栏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周航。
放下笔的那一刻,他感觉像是完成了一场重要的仪式。
一家人终于完成了这件大事,再次回到茶楼。
黛玉将新店的设计图翻到最后一页,那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舞台效果图。
她唇角扬起一抹清浅却笃定的笑意,对周父和周航说,
戴裕(黛玉)爸爸,哥哥,孟哥说了,等新茶楼落成开张那天,他带着七队全体,来这儿办一场‘开箱’演出,给咱们家茶楼暖场贺喜!让这老茶香里,也飘起咱们的‘说学逗唱’!
“周记书茶”——这是他们为新店取的名字。
既是传承,也是新生。
周航看着图纸上那个小小的舞台,除了评弹,仿佛也听到了醒木拍桌的脆响和满堂的笑语欢声。
他转头望向窗外,拆迁的喧嚣之外,仿佛能看到那株老腊梅在新家的天井里,重新扎下根须,等待着下一个飘雪的冬天,绽放出更馥郁的芬芳。
万能周妈妈:有你们在太好了。
老太太多日压抑的情绪终于释放了,眼角不断有泪珠涌出。
黛玉赶快从包里掏出纸巾,帮妈妈擦一擦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