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奶奶:就你贫!我不套着她,能放心让你这么个皮猴子领走吗?
一家人笑作一团。
笑闹过后,气氛渐渐严肃下来。
九良拉着黛玉,走到堂屋正中的祖宗牌位前,恭恭敬敬地并排跪下。
大伯点好了香,递给九良和黛玉。
古朴的祠堂里,一排排黑底金字的牌位肃穆而立。
黛玉的目光扫过,仿佛看到了那个写牌匾的前清秀才,看到了用茶叶换回收音机的爷爷,看到了周爸爸口中那些鲜活的历史。
前两天记在本子上的“文化底蕴”,此刻变得无比真实和厚重。
九良带头,领着黛玉三叩首,将手中的香插进香炉。青烟袅袅升起,缠绕在牌位之间。
九良凑到黛玉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周九良(周航)看见没,最上头那个就是我爸说的,那个拜把子兄弟的祖宗。咱家这历史厚度,全靠他撑着呢。
黛玉被他逗得想笑,又觉得场合不对,只能瞪他一眼,嘴角却控制不住地扬了起来。
手腕上的玉镯温润地贴着她,仿佛是这周家百年烟火,在此刻给予她的无声认可。
万能大伯:好了,起来吧。从今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九良拉起黛玉,嘿嘿一笑。
周九良(周航)行了,领导,认祖归宗的手续办完了。以后您就是咱们老周家盖了章的董事长了,比我爸那个临时的还正规。家里的文化传承,就靠您发扬光大了。
正月十四的夜晚,黛玉从菏泽赶回来,连行李都没来得及完全收拾。
客厅的灯早已熄灭,唯有书房里一盏温暖的台灯还亮着,柔和的光洒在桌面上。
黛玉伏在桌前,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她嘴里还在低声念叨着,像是在背诵什么重要的内容。
为了第二天的采访,她几乎要把周记茶楼的百年家史全都刻进脑子里。
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故事,都让她反复咀嚼,不敢有一丝遗漏。
就在这时,周九良洗完澡走了出来。
他头发还带着湿漉漉的水汽,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看到黛玉专注的模样,他没有出声,轻手轻脚地靠近,从背后伸出双臂,轻轻环住了她的腰。
黛玉被突如其来的触碰吓了一跳,身体猛地一僵。
但很快,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是他的气息。
肩膀这才渐渐放松下来,她微微偏头,叹了口气。
周九良(周航)还在背呢?
九良的下巴轻轻搁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又温柔,仿佛怕打扰到她的思绪。
戴裕(黛玉)嗯,我怕明天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你爸讲的那些太精彩了,我怕我说不好,给他丢人。
黛玉的声音有些疲惫,手指按了按眉心,像是想驱散脑中的混乱。
周九良(周航)不会的,你讲得肯定比我好。再说,有我呢。
九良说着,把脸埋进她的颈窝蹭了蹭,像只撒娇的大猫。
他直起身时,手却没松开,另一只手神秘兮兮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深红色的小锦盒,轻轻放在她的笔记本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