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着一件素雅的米白色毛衣,手腕上那对碧绿的玉镯温润地贴着皮肤。
尽管已经做了万全的心理准备,但在镜头聚焦的那一刻,她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背脊下意识地绷紧了。
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周九良。
他没有说话,只是桌子下的手,悄悄伸过来,握住了她的,然后对她露出了一个鼓励的、带着笑意的眼神。
那眼神仿佛在说:“别怕,就当是说给咱们爸听的。”
他的手心温暖而干燥,掌心的力度不大,却像一股安定的力量,瞬间抚平了她心里的所有毛躁。
黛玉深吸一口气,昨晚那枚刻着“航情黛运”的印章,和周爸爸那些鲜活的老故事,一起涌上心头。
她忽然觉得,自己要说的,不是什么冰冷的商业计划,而是一个家的未来。
她对着镜头,露出了一个温和而笃定的微笑。
戴裕(黛玉)“高参”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刚进门的晚辈,把我对这个家的一些想法,拿出来和长辈们探讨。
她的开场白谦逊而得体,让角落里的周爸爸满意地点了点头。
万能主持人:那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想法吗?
戴裕(黛玉)当然。我觉得,周记茶楼最宝贵的不是茶叶,而是刻在时间里的故事。所以,我设计了几款“游客套餐”,每一款都对应着一个周爸爸讲给我的老故事。
戴裕(黛玉)比如,有一款叫“秀才换匾”,您喝到的茶,就是当年那位前清秀才最爱喝的毛尖;配的点心,则是当年为了感谢他,我太爷爷亲手做的。
戴裕(黛玉)我们希望游客在这里,不仅是品茶,更是在品尝一段历史。
她顿了顿,思路越发清晰。
戴裕(黛玉)对于老街坊和熟客,我们计划推出会员制。但这个会员,不仅仅是打折,更像是一个邻里社群。
戴裕(黛玉)我们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书法课、评书会,把茶楼变成一个大家愿意待着、愿意交流的文化客厅。
她侃侃而谈,从实体经营的体验感,谈到线上社交媒体的推广,将自己这几天从周爸爸那里听来的“文化底蕴”和现代作家的敏锐视角、管理思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她的声音不大,但条理清晰,言语间充满了对这家百年老店的尊重与热爱。
起初的拘谨和紧张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而强大的自信。
主持人听得连连点头,而周九良自始至终都没有插话,只是侧着身,含笑看着她。那目光里,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与欣赏。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身边的这个女人,不再仅仅是依偎在他怀里寻求保护的黛玉,更是能与他并肩,撑起一个家的周太太了。
“卡!”
导演一声满意地喊停,周记茶楼的大堂瞬间被热烈的掌声填满,那掌声似浪潮般一波接着一波。
工作人员们围上前去,对着周九良和黛玉表达祝贺,话语中尽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万能主持人:周老师,周太太,今天的采访可太成功啦,播出之后肯定反响火爆!你们的故事呀,真的特别打动人心呢。
~~~~~~~~~~~~~

亲!你的会员加更,1/1!
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