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横跨数万年的局,你我皆是盘中棋.//
联想到宋柒所说冥界乱成一锅粥,以及方才谢必安所说,鸾黛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鸾黛“冥界出了这么大的事,没有上报天庭吗?”
鸾黛忍不住后退一步,整个人呈防御姿态,大有一副不对劲就干的架势。
实际上,是她准备待会谢必安一有不对劲之处她就跑。
人在江湖飘,哪能没有保命的手段。
谢必安微笑着,宽大的袖袍下,是他紧握着的拳头。
谢必安“小鸟,你要是想跑,不出几息,小十二便要给你泡孟婆汤了。”
鸾黛?
鸾黛刚想问小十二是谁,她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
此时还是三青鸟神使之一的鸾黛,正是第二次奉西王母之命来冥界送信,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这一次她并没有迷路,不仅顺利将信送到了,还与那奈何桥边的孟婆有了羁绊。
孟婆如今代号十二,与鸾黛一见如故,最喜欢的事就是拉着鸾黛品尝她新熬制的孟婆汤。
虽然鸾黛一次也没有喝,但这并不能浇灭孟婆十二的决心。
迟早有一天,她会让鸾黛品尝她的新孟婆汤。
谢必安“鸾黛,不用那么紧张,如今的冥界是三界之内最牢固的地方,我们都是自己人。”
听着谢必安话中的无奈,鸾黛有些尴尬。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自从来到冥界后,就像是应激一样,时刻都在戒备着。谢必安话中的“自己人”,才让鸾黛高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谢必安“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等见到了地藏王菩萨,他会将一切都告诉你,现在,跟我走一趟黄泉路罢。”
鸾黛“有劳七爷。”
鸾黛沉着脸,跟在谢必安的身后。
她的记忆有一定的问题,出现了断层,有些事情前后逻辑根本没法说通,况且,有些东西就像是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一样。
比如说谢必安,比如说孟婆,在经过特定的人或事一点,就能够唤醒她脑海之中记忆深处对于他们的记忆,以及与他们发生过的事。
鸾黛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且,王母一共让她往冥界送了三次信。
第一次认识了谢必安与范无咎(黑无常),第二次认识了孟婆十二,第三次……她没有认识谁。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鸾黛将自己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开,脑海里思索着孟婆十二这个人。
哦不,是孟婆十二这个阴使。
虽说她居住在黄泉路奈何桥边,可她坐镇的乃是轮回司。
孟婆十二实际上不是叫“孟婆”的,而是“泰媪”。只不过,不知何时起,民间信奉供养的是“孟婆”而非“泰媪”,久而久之,便被十殿阎王联合上书酆都大帝,给“泰媪”一职改成了“孟婆。”
传闻昔日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可她却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悲痛欲绝。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
不过,这只是人界民间对“孟婆”的其中一个传闻罢了。
十二,与传闻中的不一样。她不是一个耄耋老人的模样,而是一个模样娇俏的少女,常常带着斗笠,在奈何桥畔熬制让亡魂前尘尽忘的汤水,故曰“孟婆汤”。
十二带着斗笠的原因,正是因为见不得亡魂的复杂的情绪,她会因为亡魂的各种情绪落下泪来。
为了维护冥界的形象,所以阎王命她带上斗笠,以便工作。
带上斗笠不是为了隔绝亡魂的情绪,只是不被亡魂发现她在落泪。
孟婆泪,正是孟婆汤的药引。
鸾黛走在黄泉路上,黄泉路边全是开满的火红彼岸花。在花丛之中,有许多阳寿未尽或非正常死亡的孤魂野鬼,它们不能上天或投胎,只能在路上游荡,直到阳寿结束,才能走过黄泉路,抵到阴曹地府。
鸾黛沉默的看着眼前的景象:彼岸花丛,站着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有的正在哭泣,有的脸上全是一片麻木之色。
任何人“孩子,你们看到我的孩子了吗?”
任何人“回家,回家,我要回家!”
任何人“放过我吧,我再也不跑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