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朝堂,青王是靠着搜寻西楚与北阙的秘法,以至于大战提前结束的实打实的功绩被封为了王爷,而他靠的是背后的世家。
正因如此,太安帝从未想过将那个位置传给青王,他绝不允许被自己打压下去的世家再度把持朝政。
此次查账,是坚定了他的这份决心。
再看长皇子,他靠的是告发叶羽谋反。恰巧正中太安帝下怀,这才被封为了顺王。
比起老二背后的世家,老大靠的是揣度圣意。
换作寻常家中,有一个能懂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可放到皇家,这便是大忌。
正因为前两个都不合心意,老三的这番坦率才更合他的心意。
当然也仅仅是合心意而已,如今的太安帝,可还没想继承人这回事呢,在他看来,自己身体再撑个十年二十年的完全没问题。
话说回到账本上,虽然有前世的经验打底,但萧若瑾还是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把这些账本整理好。
并且萧若瑾还十分贴心的将一份与户部勾结的名单呈给了太安帝。
太安帝即便早已做好了准备,可在看到名单上那几乎一半的朝廷官员,还是没忍住,摔了手中的茶杯。
太安帝:“放肆!”
萧若谨早就把名单交上去后便找了个不会被迁怒的位置跪下,此刻看着砸在面前的茶杯,内心有些无奈,下次跪的时候还得再远些 。
或许是碍于自己这个儿子还在,太安帝的怒火很快就收住了了。
此次涉及的官员实在太多,真挨个降罪,朝廷估计得空一半儿。
太安帝:“谨儿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萧若瑾:“父皇您才是天子,儿臣不敢妄言。”
太安帝:“孤只是想听一听你的想法。”
萧若瑾便也不再推辞,闲云野鹤的形象固然需要维持,可也不能让自己显得太蠢。
萧若瑾固作沉思状,随后从那一堆账本中找出了有关江南水患的账目。
朝廷共拨出赈灾款一百万辆,然而被户部层层剥削后,真正到地方官手中的却只剩下了四万。
这些钱被换成了粮食,真正到百姓手中的,也没多少了。
萧若瑾:“都说法不责众,此次牵连的大人又那样多,若真的每人都降罪,于朝廷设计有害而无利,不如便将为首的几人先行问罪,至于剩下的,将贪掉的银子双倍还回来就是了。”
萧若瑾:“朝中虽有一时糊涂的大臣,却也有清正廉明者,不如父皇便在这些清正廉明的大人中挑选几个施以赏赐。”
太安帝陷入沉思之中,别说,老三给出的方案确实是好。
法不责众,但也不能轻饶了,将那些清正廉明者的官位提起来,也能很好地起到制衡的作用。
若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也不必担心处置不当动摇国本了。
太安帝:“谨儿的提议甚好。”
即便被夸了,即便此时父皇脸上的神情极为愉悦,萧若瑾的姿态依旧谦卑。
温雅和善,谦逊有礼,向来是他面对外界,对父皇所呈现出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