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师:“近日在朝堂上,你们可学到了什么?”
几个门生面面相觑,一人小心翼翼地举手,在自家先生的默许下率先开口:“学生觉得那楚河公子过于嚣张了些,人在朝堂须谦逊有礼,行中庸之道……”
那学生越说越得意,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话说完,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董太师:“这么喜欢中庸,回去后你便倒立把《中庸》抄上个三十遍。”
喜提三十遍《中庸》的某学子人傻了。然而董太师的问话仍在继续,这次众人沉默了好久,终于有个胆子大的举起了手。
:“学生认为,那楚河公子虽然言语有些不羁,但并非愚笨之人,从他先前所做的几件事情上便可窥出一二。”
随着这名学生的话,众人也都纷纷想起了萧楚河之前做的事:让南诀内乱,挟持西楚国军,不费一兵一卒救出北离百姓。这样想想,对方确实不是冲动之人。
“所以学生认为,楚河公子今日对叶将军的态度,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学生觉得楚河公子应该跟叶将军有仇,毕竟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针对叶将军,宁可让三皇子带兵出征,也要把叶将军调去守城门。学生觉得他是对叶将军出身北阙人的身份有成见才会如此。”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学生,相比前两位,考虑问题就过于单纯了。
董太师看着自己的这些得意门生,叹了口气。原本他还觉得这些孩子是可造之材,但也许是有了对比,他觉得这几个加一块儿也比不上那十七岁的少年让他顺眼。
刚这么想,管家便走了进来,一进门就扔下了一个重磅消息:“叶将军的一名属下知道了早朝上的事情,只身一人去找楚河公子麻烦。他当街拦了楚河公子的马,被楚河公子一拳打成了重伤。”
众人:啊?啊!
董太师看着自家学生们脸上那一个比一个夸张的表情,简直没眼看——身为读书人,遇事怎能如此不淡定?太师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加快了去看热闹的脚步。
然而太师还是去晚了一步,等他到的时候,就只看见了窃窃私语的百姓,以及同样闻讯匆匆赶来的白衣少年。少年显然也是刚到,此刻正在向旁人打听消息。
姜若瑾也没想到,自己在府上读书读得好好的,结果锦仙就跑来告诉他,说楚河在街上与人发生了冲突,看样子事情闹得还不小。
等他急急忙忙跑过来,却发现人已经不见了。心中正焦急的时候,冷箭反射的一道阳光吸引了他的注意,扭头看去,就见一中年男子的身后正有一支羽箭急速接近。
萧若瑾:“当心!”
萧若瑾就地取材,捡起地上一枚石子,手腕翻转间,石子被激射而出,重重与那支羽箭撞在一起。萧若瑾刚松一口气,却见刚还站在原地不动的人,不知何时早已悄然挪动了位置。萧若瑾倒没有在意,转身去找他要找的人。
半刻钟后,看着与自己同样出现在大理寺门口的那个中年男子,萧若瑾有些疑惑:这位莫非是朝廷中人?想到刚刚针对对方的羽箭,他觉得这个猜测很准确。
萧若瑾:“不知阁下是?”
只去过一次平清殿的景玉王,自然是不认得太师的。看着对方那副慈眉善目的样子,萧若瑾的警惕心却一点儿都没有放下——他想,万一对方是叶羽那边的人,楚河怕是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