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若瑾很快注意到了董太师,他的脑子转得很快,董太师刚刚出现在那条街上,现在又来了大理寺,显然目的是跟他一样的。
或许太师会愿意帮他这个忙的。
董太师也察觉到了景玉王的目光,那张和善的脸上笑容不变。
早在他离开泰师父的时候,就做好了要替这少年善后的准备,活这么大年纪,难得遇到这么合他心意的孩子。
只是他有些没想到,这位景玉王竟然也会对楚河公子如此上心。
回想起当初这位景玉王之所以能上战场立功,从而被封王,都是楚河公子一力促成的,想必二人之间的关系比他想的还要和睦,就是不知这份和睦能维持多久了。
按董太师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见到一对真正互相扶持的兄弟的,只有上位者和睦了,下边的人才能上行下效,从而做到国泰民安。
就在俩人替萧楚河操心的同时,萧楚河也在操心自家父皇。
再见到董太师的时候,萧楚河忽然就有了想法。
如今父皇身边有易水寒教导他习武,也是时候给父皇找一个习文的先生了。
没有谁比如今的天下第一大儒更适合这个角色。
于是接下来萧楚河对董太师的态度,不可谓不恭敬,偏偏这份恭敬由他做来又不显突兀,自然流露的表现,让董太师对萧楚河的印象更好了。
多好的孩子呀,陛下好福气!
将董太师送回太师府后,萧楚河便拉着萧若瑾,走街串巷,躲过了无数道暗处的目光,一路回到了王府。
刚回去萧楚河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
萧若瑾:“太师会愿意收下我吗?”
萧楚河:“王爷一定可以。”
萧楚河说得很坚定,对上少年那双坚定的目光,萧若瑾也跟着自信了起来,无论如何,不争取一下,又怎么知道做不到呢?
之后一连数日,太师府上日日都会迎来景玉王的到访。
而太师除了第一日见了萧若瑾后,便一直让管家找各种理由婉拒对方,都是聪明人,萧若瑾明白了太师的意思后,在第三次遭到婉拒,便不再上门,而是重新回到了王府之中。
作为一个要求学的学生,首先要做的不是请先生收下自己,而是足够了解自己的这位先生。
弄明白了这一点,萧若瑾便开始研读董太师早年的著作,争取更加了解这位董太师一点。
景玉王府的消息,萧楚河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他没说什么,只是那微微勾起的唇角以及眼中闪过的笑意都在说明着他的好心情。
萧楚河:“我就知道,父皇是最聪明的。”
萧楚河猜测下次父皇再去,董太师一定会接受的。
确定了父皇的拜师计划即将成功,萧楚河便再次踏入了大理寺。
当在正堂看到叶羽的时候,萧楚河竟然不觉得意外——自己属下被打成那个样子,他这个将军不管,那才会遭人诟病。
叶羽眼下还要在北黎维持他的好名声,怎么可能允许自己有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