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野还真的把他们家绣绣从马子窝救出来了,虽说宁可金和他那些兄弟们的功劳也不小,但宁家人心里都有数。
真的像宁可金那样去跟马子硬碰硬,怕是撑不住几个回合、他们就得被人打下山来。
所以,到底是谁起的作用更大,自然是不言而喻。
这下子,顾一野立刻成为了宁家的座上宾,尤其是宁郭氏,说是差点儿要把顾一野供起来了,那是一点儿都不带夸张的。
家里还得接着操办绣绣成亲的事,宁郭氏看了一圈儿,把宁可璧叫过来,让他带顾一野在天牛庙村转一转,好生招待着,千万别怠慢了人家。
宁可璧是宁学瑞的独子,因着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当年分家的时候,作为长子的宁学祥分到了大部分田地。
但宁学瑞并没有因此而记恨宁学祥,握着自家的那几十亩地,照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宁可璧虽然只有些吃喝玩乐的本事,但他性子好,心胸开阔,由他来招呼顾一野,再合适不过。
只是,忙着叫筐子去请戏班子来的宁郭氏并没有注意到,宁可璧带着顾一野出门没多久,宁苏苏后脚也跟了上去。
“叫戏班子做甚?俺不是都说了,有请戏班子的那钱,还不如多给绣绣拿点儿压箱底的钱嘛!”
今儿,为了把闺女救回来,前前后后,宁学祥已经花出去五百个银元了。
刚才急着救闺女的时候,他觉得,跟马子要的价比起来,五百个银元,也算不得什么。
但现在,闺女没事儿了,宁学祥回过神儿来,也就开始心疼起来了。
按一亩地值十八个银元来算,这就相当于是把将近三十亩地卖了啊!
虽说地契还在手里,只要有人种地,一亩地的钱,总归是能赚回来的,但是,按着这年头儿、一亩地能产的粮食来算,想“收回本儿”,他得等到猴年马月去啊?
知道他这是老毛病又犯了,宁郭氏硬气了一回,全当耳旁风:
“别搭理他!筐子,你去吧!赶紧把戏班子请回来,今儿绣绣成亲,必须得热热闹闹的才行!”
宁郭氏心里是存了一口气的,如果不是宁学祥舍不得请戏班子,今儿可金就不会不在家,绣绣也不会那么轻易地被马子绑走。
而且,如果戏班子在,整个宁家都热热闹闹的,马子带走绣绣的时候,大家伙儿搭把手、拦一拦,说不定,绣绣就不用遭这一回罪了!
她没有跟宁学祥闹,一是念着今儿是绣绣的好日子,不想坏了气氛,二也是给宁学祥留脸面,省得让外人瞧了笑话。
但这不代表,她心里就不生气了!
再说,她闺女进了回马子窝,虽然平平安安、清清白白地回来了,但要是这么安静地送闺女出嫁,半点儿阵仗都不摆,不知道的,怕是得以为她闺女被坏了、他们宁家只能偷偷摸摸地把闺女送到费家去呢。
“行,都听你的!筐子,顺路再请大夫来家里一趟!你不是让马子给踹了一脚吗?让大夫瞧瞧,贴个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