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宣走到唐莲面前:我常常听你师父抱怨,他说他收了一个假正经的徒弟。可是我刚才听你朗声高歌,却颇有你师父年轻时候的风采。这本书给你,你师父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看。]
唐怜月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不忿:“我是唐莲的师父,唐莲不是应该颇有我的风采吗?怎么就变成颇有百里东君的风采了?”
苏昌河微微仰起头:“唐怜月,唐莲朗声高歌的时候,那眉眼间的飞扬神采,的确颇有年轻时候的百里东君的风采,一样的潇洒不羁,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束缚住他。”
苏暮雨轻轻点了点头:“谢宣若是没有看到这一点,他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年轻的百里东君过得很潇洒的,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喝酒,练武,交朋友,活得那叫一个自在,唐莲要是像他,说不定也能少些烦恼。”
苏昌河瞥了一眼叶鼎之:“有一说一,叶鼎之没有死得时候,那个时候的百里东君还挺吸引人的,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又耀眼,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叶鼎之:“……”哪壶不开提哪壶,我都已经忘了水镜中的自己死得早的事了,为何还要被提起,过分了啊!
[唐莲看着手中的书籍,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只学习了师父的武功,没有学习他的酿酒术啊!
谢宣笑了下,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其间的滋味啊,你自己去品吧!
唐莲虽不明白意思,但还是恭敬的作揖道:谢谢先生。]
见到水镜中的谢宣将酒经送给了唐莲,李长生脸上露出了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兜兜转转的,那本酒经最后居然到了唐莲的手上。敢情水镜中的你借给东八的书籍,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落到了他徒弟的手上,你说你何必折腾这一遭呢?”
谢宣轻轻抚了抚自己的衣袖,神色平静:“这可大不一样了。给百里东君的那本酒经,是你借来作为拜师礼的。而给唐莲的这本,是我以自己的名义赠予的,这可是有很大的区别,可不能混为一谈。”
李长生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反正不管怎么说,你的酒经虽没有直接送给东八,而是送到了他徒弟的手里,可见这世间缘分多么的妙不可言。”
谢宣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它就像一条无形却又坚韧的丝线,将我们这些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谁又能预料得到,这本酒经会落到唐莲的手中呢?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谢宣看着萧瑟,轻叹了一口气:你应该不希望我唤你那个名字吧?但是你我终究也算是故人了。
萧瑟抱拳,恭敬的喊道:谢宣先生。
谢宣看着萧瑟,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看你现在慵懒的样子,我都快想不起来那个在学堂中肆意妄为的少年郎了。外表可以骗人,但是琴声骗不了人,心中意气,琴声尽显,我很欣慰。
提及从前,萧瑟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随即淡然道: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
谢宣面带微笑的说道:你不必明白,我只是很高兴,我没有看错。
谢宣将手中的书递给萧瑟:这本书,送给你。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是名字还没有想好,你如果看过之后,想到更好的名字了,你就自己写上吧!
说完,谢宣看向了楼上的司空长风:长风兄,有的人这辈子都不会改变的。
司空长风郑重的抱拳:多谢谢兄了。
谢宣拎起书箱背在了身上:好了,我要走了。]
景玉王摩挲着下巴,掷地有声:“就算历经了无数磨难,楚河他依旧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楚河啊。此刻他所展现出的这份慵懒,不过是暂时的表象罢了!他的骨子里,那份坚韧,那份豪情,始终未曾改变。”
萧若风嘴角微微上扬:“萧瑟若是变了,那就不是那个肆意妄为的少年郎了。他的灵魂早已刻下了不羁与洒脱的印记,又怎会轻易被岁月磨平棱角?”
景玉王点了点头:“他的外表变了吗?不,他只是收敛了锋芒罢了。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只要时机一到,那剑刃依会毫不犹豫地出鞘,带着凌厉的气势,划破一切阻碍。”
青王撇了撇嘴:“吹牛皮吹得震天响,还出鞘的利剑。一个被废了武功且贬为庶人的皇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景玉王:“青王,我不想听你说话,你还是闭上你的嘴吧!”
青王:“你这是被戳到痛处了,你不开心,那我可就开心了。”
景玉王:“……”
[就在这时,李寒衣的声音传来:我才刚来,你就要走。
话音未落,只见她衣袂飘飘的落地,看向了即将离去的谢宣:就真的这么怕我。
谢宣听见李寒衣的声音,头也不回的直接飞身离开:相见不如不见,不见如相见,眼虽不见,心已见。
李寒衣柳眉倒竖的看着谢宣离去的背影,怒喝道:死书生。
谢宣不甘示弱的回怼道:凶女人。]
李寒衣双手叉腰,瞪着谢宣,气鼓鼓的说道道:“凶女人,我哪里凶了?”
雷梦杀点头附和着,眼睛里满是宠溺:“就是就是,我家寒衣长得那么漂亮,谢宣你喊她凶女人可就过了,这话可太伤人啦!”
赵玉真恍然大悟:“原来谢公子要躲得人是小仙女啊!”
王一行双手抱在胸前,脸上挂着一抹促狭的笑容,调侃道:“谢公子跑得那么快,可见是跑了多次的经验了,这躲避战怕是打了不少回合咯!”
君玉耸了耸肩:“瞧他们这一来一往的,就跟说相声似的,肯定没少打交道。”
李寒衣小嘴一撅:“我长得这么端庄,他是怎么忍心喊出凶女人的?”
谢宣一脸无奈地摇摇头:“李寒衣,水镜中的你也不遑多让啊!叫我死书生,我读书可不是死读书来的,叫我死书生可就不太贴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