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穿越了!”
只听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丞相,丞相”
许亮缓缓地睁开沉重的眼皮,视线逐渐清晰起来。只见身旁站立着一位威风凛凛、身披厚重铠甲的将军。那将军一脸焦灼之色,目光紧紧盯着刚刚苏醒过来的男子。
许亮眨了眨眼,脑海中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他惊愕地发现自己竟然真的穿越成为了那个名垂千古、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豪情,暗自思忖道:“既是上苍赐予我如此难得的重来之机,我定要全力以赴,改写这既定的历史轨迹!”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然后用沉稳而坚定的声音对那位焦虑不安的将军说道:“莫急,吾并无大碍,只是近日操劳过度,稍感疲惫罢了。当下局势紧迫,曹操势力日益壮大,其兵锋所指,无人可挡。故而眼下之要务,乃是尽快与东吴联手,共同抵御曹军之侵袭。唯有如此,方能有一线生机。”
话音刚落,男子便立刻起身,走到桌案前,提起笔来奋笔疾书。一封言辞恳切、条理分明的书信很快跃然纸上。信中详细阐述了当前形势的严峻以及双方合作所能带来的巨大优势,并真诚地表达了希望能与东吴携手抗曹的强烈意愿。
写完信后,丞相并未停歇片刻,而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整顿军务的工作当中。他召集众将,仔细研究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和战略部署;亲自视察军营,检查兵器装备是否精良充足;还组织士兵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
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
一天之后,远在江东的东吴之主孙权收到了一封来自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书信。信中的内容乃是邀请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曹操大军的入侵。孙权缓缓展开信纸,逐字逐句地阅读着,眉头渐渐紧锁,脸上露出了一阵难以掩饰的不安之色。
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就在此时,谋士张昭匆匆赶来,见主公如此烦忧,便开口询问道:“主公,何事令您这般忧心忡忡?”孙权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张昭,长叹一声道:“此乃诸葛亮所寄来的书信,邀我等一同对抗曹军,吾实在不知该当如何抉择。”
张昭接过书信仔细阅览一番后,略作沉思,然后拱手进言道:“主公莫急,依臣之见,此事关系重大,不如速速将朝中诸位大臣召集起来,共同商议应对之策。众人集思广益,或可寻得破敌良计。”孙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点头称赞道:“爱卿所言极是!此计甚好,多亏有汝提醒啊。”说罢,即刻下令传召众大臣前来议事厅商讨军国大事。
刚刚话才落下,一阵急促的号角声骤然响起,紧接着便是传令兵那焦急的呼喊:“诸位大人,请速速前往中军大帐!”众人听闻,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起身朝着营帐中心快步走去。
进入那宽敞而威严的大帐之后,我的目光瞬间被端坐在首位的孙权所吸引。只见他眉头微皱,面色凝重得仿佛能够滴出水来,一双锐利的眼睛缓缓地环顾着四周。当他确认所有人都已经到齐之后,终于率先开口打破了这份令人压抑的沉默:“诸位爱卿,就在方才,诸葛孔明派遣使者前来,向我东吴郑重地发出了邀请,意欲与我们携手并肩,一同抵御那来势汹汹、锐不可当的曹军。此事关乎国家存亡,社稷兴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吾在接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也是思绪万千,一时间实在难以做出果断的决策,因此才将各位爱卿紧急召集到此,就是想要倾听一下你们对此事的见解和想法。”
此时的我,静静地站立在一旁,心情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因为我深知曹军如今气势如虹,一路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如果不能迅速且有效地想出应对之策,那么江东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恐怕就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危机之中。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孔明先生的请求,选择与其通力合作,从而借助双方的力量共同抵抗曹军;还是另辟蹊径,寻找其他方法依靠自身的实力独自抗衡曹军呢?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就像两座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感到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奈之下,我也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在座的诸位大臣身上,满心期待着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当前这艰难的局面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锦囊妙计。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周瑜突然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眼神坚定地看向众人,然后朗声道:“依臣之见,与刘备联合并非完全不可取之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打乱曹军的战略部署,更能够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士气。毕竟,多一个盟友就意味着多一份力量,多一分胜算!”
其他大臣们在听完公瑾所发表的那番高瞻远瞩、条理清晰且极具建设性的意见之后,一个个都不禁露出了钦佩之色,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言语之中满是对公瑾智慧和谋略的赞赏之情。有的大臣甚至激动得站起身来,双手握拳,大声说道:“公瑾所言极是!此计甚妙啊!”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弥漫着一片对公瑾意见的拥护之声。
孙权听完之后,不禁喜形于色,兴奋地拍起手来大声叫好:“此计甚妙!就依此计行事!”他那明亮的双眸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在望的曙光。紧接着,孙权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说道:“那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话音未落,他便迫不及待地转身走向案几,迅速铺开纸张,提起毛笔蘸满墨汁,开始给诸葛亮回信。只见他运笔如飞,字迹龙飞凤舞,将心中所想一一倾诉于纸上。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他对此次计划的期待和信心,而那封信也承载着他与诸葛亮之间紧密合作的希望。不一会儿功夫,信已写成,孙权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无误后,立即唤来亲信差人快马加鞭送去给远在蜀中的孔明。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孔明的案几之上。他像往常一样处理着军中事务,突然一封加急信件被送到了他的手中。孔明拆开信封,匆匆浏览完信中的内容之后,原本平静如水的面容瞬间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
只见他手捧着那封信,脚步轻快地向着刘备所在之处奔去。一路上,孔明心中激动不已,暗自思忖道:“此次终于有了抗击曹军的良策和能力,主公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非常高兴!”
不一会儿,孔明来到了刘备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主公,大喜啊!方才我收到一封信函,其中所述之事让我们有了对抗曹军的强大资本,这场战争的胜利在望了!”说着,他将手中的信递给了刘备。
只见刘备眉头微皱,目光紧紧地盯着手中的书信,看完之后,他轻轻地将其放在桌上,然后站起身来,双手背于身后,缓缓地走到门口。接着,他抬起头,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刘备转过身来,对着门外的侍卫高声喊道:“速去请关将军和张将军前来!”那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不多时,关羽和张飞便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们二人面带疑惑之色,不知道刘备为何如此急切地召见他们。
二人到后刘备便向他们分享喜悦之情,太好孙权已经同意了与我们共抗曹军,“太好了这下我们就多了几分胜算了”只见二人兴奋的心情表露出来,就在这时孔明不如我们去把凤雏先生请来为我们出谋划策,刘备说道这是个好主意。凤雏先生就由我亲自去请,来人备马!!刘备刚说完就向庞统那里而去,刘备快马加鞭来到庞统住处,阐明来意后,庞统欣然应允。待庞统到达,众人商议破曹之法。
诸葛亮道:“如今曹操势大,我军兵力不足,唯有智取。我有一计,可令曹军大败。”
庞统好奇问道:“何计?”
诸葛亮微微一笑:“需得庞士元配合才成。曹操生性多疑,我们可派人向曹操献计,让他把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如此一来,我们便可用火攻。只是……这献计之人,非庞士元莫属。”
庞统哈哈大笑:“无妨,我愿往。”
于是,庞统前往曹营,成功献出连环计。曹操中计后,将战船连接在一起,为后来的赤壁之战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