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统一了三国
本书标签: 历史  历史穿越 

第六章:夷陵之战

重生之我统一了三国

刘备得知关羽父子被害之后,顿觉五雷轰顶,心如刀绞,眼前一黑险些晕厥过去。他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望着前来报信之人,嘴唇颤抖着问道:“这……这怎么可能?吾二弟武艺高强,威震华夏,怎会遭此横祸!”

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刘备只觉得一股悲愤之气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仰天悲呼道:“云长啊云长,想当初我们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如今你却先我而去,让我如何独活于世!”那悲痛欲绝的哭声回荡在营帐之中,令人闻之动容。

刘备踉跄几步,瘫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抓住扶手,关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他目光呆滞地凝视着远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关羽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征战沙场、患难与共的日子仿佛还历历在目,可如今却已是阴阳两隔。

过了许久,刘备缓缓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他猛地站起身来,咬牙切齿地说道:“孙权小儿,背信弃义,杀害吾弟,此仇不报,我刘备枉为人也!”说着,便开始召集众将,商议兴兵伐吴之事。

公元 221 年,风云变幻之际,刘备率领着他那气势磅礴的大军如猛虎下山一般,以风驰电掣之势迅速攻占了巫山和秭归等战略要地。一时间,旌旗蔽日,金鼓喧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巫山高耸入云,地势险峻,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秭归则是通往夷陵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刘备深知这两地对于夺取夷陵乃至整个荆州的关键意义,因此在战前便精心策划,调兵遣将,志在必得。

当刘备的军队踏上巫山之时,山上的敌军尚未反应过来,就被蜀军凌厉的攻势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随后,蜀军又马不停蹄地向秭归进发。秭归守军见势不妙,试图紧闭城门据守,但刘备怎会给他们喘息之机?只见蜀军架起云梯,奋勇攻城,一番激战过后,秭归也落入了刘备之手。

此时的刘备意气风发,信心满满。他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的夷陵,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知道,只要再向前一步,就能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夺回荆州,重振汉室雄风!于是,他大手一挥,下令全军整备粮草,孙权得知的消息后便召集各大臣,朝堂之上,孙权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丝丝忧虑。他看着底下的群臣,开口道:“诸位爱卿,刘备此番举兵而来,势如破竹,连下我数座城池。如今,巫山、秭归已失,夷陵危在旦夕!对此,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应派大将率军前往夷陵,加强防守。同时,可派遣使者出使曹魏,请求结盟,共抗刘备。”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臣附议。此外,我们还需加紧操练水军,以防刘备沿长江进攻。”

孙权微微点头,心中已有计较。他看向一旁的陆逊,问道:“伯言,你意下如何?”

陆逊沉思片刻,答道:“陛下,微臣赞同两位大人的计策。不过,刘备士气正盛,此时正面交锋并非上策。不如我们暂避其锋芒,坚守夷陵,待其疲惫之时,再寻机出击。”

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决定任命他为都督,统率三军,抵御刘备的进攻。

刘备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来到了距离夷陵还有八百里之遥的一处开阔之地。此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周围山峦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刘备站在营帐前,极目远眺,心中思绪万千。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坎坷,从桃园结义到如今的兵临夷陵,这其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较量和权谋争斗。然而,此刻的他目光坚定,决心要在此地一举击败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重振蜀汉雄风。

随着军旗飘扬,士兵们迅速安营扎寨。他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一会儿,一座座营帐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军营。营地内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刘备走进主营帐,与众将商议下一步的战略部署。诸葛亮、赵云等一众将领围坐在一起,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进攻夷陵的计划。此时的刘备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情竟然被陆逊知晓了!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陆逊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一种以逸待劳的精妙策略来应对刘备大军。他深知刘备军队一路奔波而来,士气虽然高昂,但士兵们必然已经疲惫不堪。而自己所率领的部队则是以逸待劳,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和资源优势,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

就这样,陆逊带领着他的军队与刘备军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对峙。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便过去了好几个月。在这数个月里,陆逊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沉着,密切关注着刘备军的一举一动,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确保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最终在222年8月,陆逊在夷陵一带发动反击,打败了蜀汉军。

此次战役使得蜀汉元气大伤,也导致了刘备在败退途中病逝于白帝城,随后托孤于‌诸葛亮。

上一章 第五章:关羽之死 重生之我统一了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