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修改版)
本书标签: 历史 

第 27 章 亲政一把火:笑面藏刀 诛死头号奸贪和珅(1)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修改版)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二,宁寿宫里,嘉庆帝率王公大皇侍立在太上皇乾隆帝的病榻前。乾隆帝已经意识到他即将走完人生的旅程。虽然他在年前腊月二十九还在接待外国使者,看杂戏,三十日还参加了在保和殿举行的盛大年终宴,但是初一日,他再也挪动不了身子,只觉得阵阵头晕目眩,终于没有出现在群臣及外国使者面前,接受他们的新年祝贺。

乾隆帝艰难地睁开浮肿的眼睛, 望着窗外, 满眼是一片灰白。他的嘴角嚅动着,手抖个不停,和珅急忙拿起纸笔砚墨。所有的人,特别是嘉庆帝,他们都知道,只有和珅理解太上皇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的含义。于是嘉庆帝急忙抱起乾隆,果然,乾隆拿起笔,抖抖索索地写下了一首诗——《望捷》:

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

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

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灾,

执讯迅获丑,都同逆首来。

乾隆帝多么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听到剿灭白莲教匪的消息呀!

嘉庆帝与和珅都满含着泪水。“皇阿玛,你一定会看到报捷的红旗。”随着嘉庆帝的声音,和珅也哭泣着道:“太上皇,奴才要亲临前线,定将教匪荡平,为太上皇八十九万寿节献礼!”

听了他们的话乾隆似乎兴奋起来,示意嘉庆帝把他扶下床,

可是他刚一起身,忽然眼前一黑,又一头栽倒在嘉庆帝怀里。嘉庆帝与和珅急忙把太上皇平放在床上,太医紧急救治一会儿,乾隆帝又慢慢睁开了眼睛。

和珅意识到乾隆帝也许活不过今天,内心不由一阵阵紧张,自觉不自觉地时时望着身旁的嘉庆帝。若太上皇崩逝,自己失掉了这个稳固的靠山,再也没有了这个为自己遮挡一切的保护伞,那么眼前的嘉庆帝会对自己如何呢? 多年来, 自己一直在观察他、试探他,甚至让福长安盯他的梢,让吴省兰整理他的诗稿窥视他心中的奥秘。多年来大家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嘉庆帝是平庸的,至多是一个书生。多年来,嘉庆帝一直称呼和珅为“相公”,所有的军政大事无不请教他, 毫不掩饰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可是,人都是变化的,太上皇一旦驾崩,嘉庆帝亲政以后还会对和珅这样吗? 和珅会成为两朝元老重臣吗? 从以前侦视的结果来看,结论是肯定的。而且,如果嘉庆帝忠实地执行太上皇制定的大政方针,接受太上皇留下的一切,那么和珅就会成为两朝权臣的。

和珅望着病榻上的乾隆,不时地走神;而此时的太上皇,嘴唇翕动,喉咙里发出浑浊的声音。和珅心里一亮,尽快颁布《遗诰》。快,否则就来不及了。和珅忙贴近乾隆的耳边说道:“太上皇,是要颁发诏书吗?”太上皇立即做了个肯定的动作,又浑浊而分明地指示他要颁发《遗诰》,和珅急忙拿过纸笔,含泪道:“太上皇,奴才听旨。”可是乾隆帝刚说了几句,嘴角再也张不开,和珅道:“奴才追随侍奉太上皇几十年,就让奴才起草吧。”太上皇又给了个肯定的动作和眼神,接着又艰难地说出一个字“好”。

嘉庆帝的心里有如外面的天空, 充满了浓重的阴云而又寒风飕飕。他深深地知道,和珅这一招是针对他来的,和珅是要借太上皇的《遗诰》要挟他,把《遗诰》当成他的紧箍咒。嘉庆想:“多年来我知道自己有如帐幕上的燕巢,稍一不慎,一有风吹草动,

便会巢倾卵破。于是我对太上皇陪着千万倍的小心,太上皇笑,我就笑,太上皇怒,我就怒,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对和珅,也是毕恭毕敬的,以‘相公’呼之,示之以庸碌,松懈他的警惕性,这样做,都是为了能顺利地亲政,顺利地诛杀和珅而拨乱反正呀! 没想到和珅此时又想出颁发太上皇《遗诰》的计策羁绊我的手脚。”

嘉庆帝望着病榻上的皇父, 他虽然觉得皇父犯了年老的人都容易犯的错误,做了许多让人遗憾的事,可是他仍然爱他的皇父,乾隆是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此时,他又怎能违拗处于弥留之际的他的父亲呢,又怎能从和珅手中夺过纸笔,而由自己起草那份《遗诰》呢?

初二日下午,太上皇《遗诰》颁示天下:

奉天承运太上皇帝诰曰:朕唯帝王诞膺天命,享祚久长,必有小心昭事之诚,与天无间,然后厥得不回,永缓多福。是以兢兢业业,无怠无荒,一日覆于帝位,即思一日享于天心。诚知夫持盈保泰之难,而慎终如始之不易易也。朕仰荷上苍鸿,列圣贻谟,爰自冲龄,即蒙皇祖钟爱非常,皇考慎选天良,付畀神器。即位以来,日慎一日,当重熙累治之期,不敢存豫大丰亨之见。敬思人主之德,唯在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而此数事者,非知之艰,行之唯艰。数十年来,严恭寅畏,不懈蓝虔,每遇郊坛大事,躬亲展恪,备极精禋,不以年齿自高,稍自暇豫。中间四诸盛京,恭谒祖陵,永唯创业之艰,益切守成之。万几躬揽,宵旰忘疲,引对臣僚,批封奏章,从无虚.日。各省雨旸丰歉,却萦怀抱。凡六巡江、浙,相度河工、海塘,转念民依,如保赤子。普免天下钱粮者五,漕粮者三,积欠者再,间遇水旱偏灾,蠲赈频施,不下亿万万。

唯期藏富小民,治臻上理。仰赖天祖者,海宇升平,版图式扩,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缅甸来宾,安南臣服,以及底定廓尔喀,梯杭所至,稽首输忱。其自作不靖者,悉就殄灭。几此功之累奏,皆不得已而用兵。而在位日久,经事日多。祗之心因以日切,初不敢谓已治已安稍涉满假也。回忆践作之初,曾默祷上帝,若能仰邀眷命,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有逾皇祖纪年之敕。其时朕春秋方二十有五,预料六十年时日方长,若在可知不可知之数。乃荷昊慈笃,康强逢吉,年跻望九,亲见五代玄孙,周甲纪元,竟符初愿。抚衷循省,欣感交加。爰于丙辰正朝,亲授玺皇帝,自称太上皇,以遂初元告天之本志。初非欲自暇自逸,深居高拱,为颐养高年计也。是以传位之后,朕日亲训政,自揣精力未至倦勤,若事优游颐养,则非所以仰答天祖深恩,不唯不忍,实所不致。训政以来,犹日孜孜,于兹又逾三年。近因剿捕川省教匪,筹笔勤劳,日殷盼捷,已将起事首逆,紧要各犯,骈连就获。其奔窜夥党,亦可计日成擒,赢功在即。此岁寰宇屡丰,祥和协吉,衷情若可稍纡,而思艰图易之心,实未尝一日驰也。越岁庚申,为朕九旬万寿,昨冬皇帝率同王公内外大臣等,预请举行庆典,情词恳切,实虫至诚,业降旨俞允。夫以朕年跻上耋,诸福备膺,皇帝合万国之欢,申億龄之祝,因为人子为人臣者无穷之愿,然朕之本衷,实不欲侈陈隆轨,过滋劳费。每思《洪范》以考终列五福之终,古帝王躬享遐龄,史册想望,终归有尽。且人生上寿百年,今朕已登八十有九,即满许期颐,亦瞬间事。朕唯在敬日强,修身以俟,岂尚有所不足而奢望无已。朕体气素强,从无疾病,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理就愈,精力稍不如前。新岁正朝,犹御乾清宫

受贺,回来饮食渐减,视听不能如常,老态顿增。皇帝孝养尽诚,百方调护,以冀痊可。第朕年寿已高,恐非医药所能奏效。兹殆将大大渐, 特举朕在位数十年翼翼小心,承受天祖恩之由,永贻来叶。皇帝聪明仁孝,能深体朕之心,必能如朕之福,付托得人,实所深慰。内外大小臣工等,其各勤思厥职,精白乃一,用辅皇帝郅隆之治,俾亿兆黎庶,咸乐升平。朕追随列祖在天之灵,庶无遗憾矣。其丧制悉遵旧典,二十七日而除。夫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久疏,百神群祀,亦不可辍。特兹告诫,其各宜遵行。

诏书发出后,嘉庆帝、和珅、王公大臣及皇子皇孙等,陪侍太上皇一夜。初三日,太阳正要升起,突然,乾隆帝睁大眼睛,手指着西南方向不住地抖动着,久久不肯放下。

和珅忙跪倒大哭道:“太上皇,放心吧,奴才等一定效犬马之劳,实现太上皇的心愿。”

嘉庆帝也跪在地上痛哭失声:“皇父,儿臣一定要平定西南,剿除教匪,早日把捷报奏报皇父。”

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也跪倒向太上皇发誓,一定要早日剿灭教匪。

太上皇放下他的手,闭上了他的眼睛,他没有活到初三日太阳升起的那一刻,这位“十全”老人,一生建立了宏伟的业绩,但却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初三日上午,大行太上皇帝的梓宫停放在乾清宫。

上书房在乾清宫的左侧,除早晚到殡殿哭临外,嘉庆帝在这里席地寝苦。

上书房里静悄悄地,似乎能听到外面雪花落地声音。嘉庆帝要理一理他的思路——

必须剔除腐败的毒瘤,否则国将不国;而要铲除腐败,就必须改革弊政,整顿吏治; 要改革、要整顿, 就必须首先诛杀和绅——即使为自己的亲政着想,为巩固自己的权力着想,也必须首先诛杀和珅。

苗民和教匪作乱, 都是地方官吏贪婪敲诈、勒逼暴虐的结果,而白莲教匪越剿越多,白莲怒火越烧越旺,更是由于军队和地方官的腐败所致,而腐败的根源就在和珅这里——

必须诛杀和珅,为改革扫除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障碍。

可是,诛杀和珅岂不是落了个不孝的罪名?会不会引起朝野的动乱?时局会不会因此而动荡?

祖宗创下的宏伟业绩岂能在我手中衰败! 拯救国家于危难就是对列祖列宗的最好报答,诛杀和珅,整顿军队,荡平教乱,就是对皇父的最好祭奠。至于皇考的《遗诰》,里面有些谎言和大言不惭,又对军队对征苗的过分谥美之词,实是受和珅这个奸贼胡乱编造所致,并非皇父本意,绝不能受其束缚。和珅祸国殃民铲除他,既是对黎民百姓的爱护更是对皇考的孝道。

那么和珅又是何许人也?

和珅,满洲正红旗人,年少家贫,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三十七年(1772年)在銮仪卫当差,被选为乾隆帝的御轿手,即专给乾隆皇帝抬轿。有一天,乾隆要出行,要马上用“黄盖”,但就是找不到,乾隆帝说,这是谁的过失造成的?身边的随员,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和珅这时应声说:“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看到和珅仪度俊雅,且声音洪亮,就对身边随员说:“若辈之中,安得有此解人。”随乾隆出行的,即当时乾隆身边的人,除抬轿的、侍卫等贴身服务工作人员以外,当然还有大臣, 就当着身边近臣等夸奖和珅是他们当中难得的明白人, 这真是对和珅的最高奖赏了。而和珅即被派为总管仪仗,授三等侍卫(正五品官),随又被挑选为侍卫。四十年(1775

年)闰七月调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被提拔为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正二品官);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授户部右侍郎,三月,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转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四十三年(1778年)和珅在吏部的参罚事件里,以扶同瞻徇的原因而被降二级留任,被调任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监督;四十四年(1779年)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受命偕同刑部侍郎到云南查讯总督李侍尧贪营各款, 经查审得实, 上奏云南吏治废坏,须彻底清理积弊,随被提拔为户部尚书,很快又被任命议政大臣。五月,和珅将他在议政大臣处行走的见习体会向乾隆写了报告,即对云南的盐务税收钱币等商贸财政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和建议,被授为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并谕赐名丰绅殷德给和珅的儿子, 并被指定为十公主的额驸, 待到结婚年龄,即举行婚礼。六月,和珅被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充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藩尚书事;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甘肃苏四十三等滋事并逼进兰州,命和珅带钦差大臣关防至,督办一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因“行走迟延”, “养痈贻患,不即参奏”等过失,汇下部议,被降三级留任。五月,命和珅急速回京,到京后即复命,就陕甘军事建制和布防事宜奏报皇帝,被批准执行。十一月被任命兼署兵部尚书,十二月管理户部三库事务;四十七年(1782年)二月以军机大臣审办案件,因拟罪轻纵,降三级留任。八月加太子太保,十月充经筵讲官;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赏戴双眼花翎,十月充国史馆正总裁,十一月充文渊阁提督阁事;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四月充清字经馆总裁,七月因甘肃石峰堡逆乱平定,和珅首承谕旨,再予轻车都尉世职,归并前职,照例议袭,随即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

户部。九月仍以平定逆乱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五十一年(1786年)闰七月授为文华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五十三年(1788年),因在平定台湾林爽文当中和珅承书谕旨,晋封三等忠襄伯;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充殿试读卷官,五月充教习庶吉士;五十五年(1790年)被加恩赏给黄带、四开禊袍;乾隆帝八旬万寿,命和珅与尚书金简共同管理庆典事宜,命于听加二级外,再加一级;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月命为刻石经的总裁;五十七年(1792年)九月平定廓尔喀事件,议叙军功,加三级,十月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和珅调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六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二年(1797年)管理刑部、仍兼理户部;三年(1798年),邪匪王三槐就擒,和珅以襄赞机宜,晋公爵,封一等忠襄公。

嘉庆帝盘算处理和珅之事如果做到了“稳”和“快”就不会引起动荡。诛杀和珅必须以“稳”为核心;要做到“稳”就必须“快”,不能囿于国家大丧之日就缩手缩脚, 要趁这个机会打和珅个措手不及。尽快尽早地诛杀元凶,不仅不会引起时局的动荡,而且是稳定时局的关键。

可是,和珅毕竟是皇考最宠幸的大臣,又当朝第一权臣,诛杀他,虽然要讲求一个“快”字,又要做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因势利导,营造诛杀和珅的有利的政治形势和政治环境。

首先要稳定朝廷。若是阿桂还在,诛杀和珅要简单一些;可是阿桂已死,朝中已没有他那样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一人可稳定局势的大臣。但是王杰、董诰、刘墉等既受父皇宠爱,又与和珅龃龉,刚正不阿,清廉忠贞,素有厚望,应任用这批老臣,遏制和珅在朝中的党羽,抵消我对皇考的不孝不敬。

其次要稳住宗室。仪郡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定亲王绵恩等

可以重用,其余宗室皇亲都可以封赏,而且,他们对和珅早已恨之人骨,我在大丧中惩治和珅,想来他们也一定会支持的。

至于和珅,也要先稳住他,要等到夺了他的军政大权之后再动手;他的其余党羽,可以先不加追究,以免与和珅有点瓜葛的人,人人自危。

总之,在处理和珅这件事中,要坚决果敢,要突出个“稳”字,避免出现时局的动荡,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风波。

嘉庆帝要扫清亲政路上的障碍, 在谋划着诛杀和珅的具体行动,尽量安排得周全,尽量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一个完整的方案在他的胸中形成了。

在谋划如此重大行动的当儿,嘉庆帝有说不出的孤独,他多么渴望见到他的老师朱珪, 多么想把满腹的心事和盘托出与别人商量。多少年来,在宫中,在陪伴太上皇的时候,他不能独自过问军政大事,不敢吐露自己的真实心声,写诗作文也要字斟句酌应付和珅党徒的窥查,甚至在结发妻子病逝的时候,也要强忍内心的悲痛, 装出轻松, 因为年老的皇父不喜欢看见人悲戚的样子。如今亲政了,可是身边的王公大臣哪一个是他的心腹?没有,只有对师傅朱珪,可以和盘托出自己的心事,可是朱珪却还在几千里之外的安庆。

十年没有见了,不知师傅身体如何。

嘉庆帝望着身旁的箴言:养心、敬身、勤业、虚已、致诚。这是朱珪当年送与他的临别赠言。多年来颙琰一直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特别是做了嗣君以后。现在的寝苦之地正是“味余书室”,这个书房的题额正是朱石君先生赠与的,当年在这里,朱珪教顺琰“勤”、“俭”“仁”“慎”,如今要是先生仍然在他身边那该有多好,他有多少事要和他商量啊。

本来,朱珪是可以在朝中做大学士的,可正是和珅,不仅寻借口贬谪了他,甚至差点把颙琰也给监禁了,多亏了童诰巧妙的

回答,颙琰才躲过了一次灾难。

想到这里,嘉庆帝不由得又把和珅的名字嚼了几嚼:必杀此儿!

嘉庆帝命以六百里快驿,诏朱珪速速进京,同时,对和珅,他开始动手了。

初三日上午,和珅、福长安、苏凌阿、吴省兰等都聚在军机处和珅的值庐等待着嘉庆帝亲政后的第一道诏书, 他们要看看嘉庆帝是如何评价他的皇父的, 他们要从诏书里窥见嘉庆帝是不是忠实于他的皇父。不久,诏书颁下,和珅等人急不可耐地读着其中对乾隆帝评价的部分:

我皇考大行太上皇帝御极六十年,抚御万邦,法天行健,遇郊庙大祀,必亲必敬。崇奉皇祖妣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大孝弥隆,尊养备至。综览万几,爱民勤政,普免天下钱量者五、漕粮者三,积欠者再。偶遇水旱偏灾,竭贷兼施,以及筑塘捍海,底绩河防,所发帑金,不下亿万万。至于披览章奏,引对臣工,董戒激扬,共知廉法。礼勋旧而敦宗族,广登进而育人才。征讨不庭,则平定准部、回部,辟地二万余里,土尔扈特举部内附,征剿大、小金川,擒渠献馘,余若缅甸、南安、廓尔喀,僻在荒服,戈所指,献投诚,其台湾等处偶作不靖,莫不立即歼除。此十余纪绩,武功之极于无外也……

上一章 第 26 章 兵法胜家:师剿全川,平定南中国 (下)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修改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 27 章 亲政一把火:笑面藏刀 诛死头号奸贪和珅(2)